"和尚为什么说即心即佛."师云:"为止小儿啼."僧云:"啼止时如何."师云:"非心非佛."
僧人间马祖为什么说此心就是佛,马祖回答那是为了让婴儿停止啼哭.僧人又问啼哭止住了又怎么样呢?马祖回答说不是心也不是佛.这里"非心非佛"就是用了遮诠的手法.两个非字都是否定的意思,是对即心即佛的否定.心和佛的观念都要否定,其目的是为了破除学人对"即心即佛"的执着,强调不能执着此心即是佛的观念.非心非佛是超脱即心即佛的观念,也即当下直取佛心的一种更高的解脱境界.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要物.若知无物又无心,便是真如法身佛.
意思和"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差不多!
(我可以这么类比,但是不能这么说诸佛妙理)
想达到"无我"的境界,最简单、最有效、最唯一的方法就是对一切境界不思量、不分别、不执著!就是无心,"无心"不是我们普通意义上的"没心没肺",而是念而不执.
中所说四相之义
把五
蕴的假合执著为我是我相;
依同一相续生存的补特伽罗,依有漏的身蕴住于有漏世间是人相;
以业和烦恼转生三界轮回是众生相;
同一时间中,异熟果相同,可以保持相续的寿命为寿者相.希求长寿或怕死也是一种粗大的执著,实相中寿命相是不存在之故,亦不应有寿者相.
实有执著是解脱中最大的障碍,如果有四相实执则不可能获得真实的佛果.
所有相,包括佛相,都是虚妄的,见法身如来的条件就是"见诸相非相",也就是慧
眼所见的空相,或者是法眼所见的"色即是空",它的意思就是"见一切相如同见空空寂寂的相".
佛的相是什么呢?就是中所说的"不住相生念",
是肯定善法的,人是应当做善事的,菩萨亦如此,但前提是心不住相,这样的行善就没有善业了.恶业对菩萨来说是染149,善业对菩萨来说也是染149,所以菩萨应当行善而不要有善业."
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怎样理解呢?
六祖73:「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
真心無念,無妄念也.即心不動,真心現前.故云「前念不生即心」.
佛即覺也,覺即無妄.覺念一滅,佛亦不在.故云「後念不滅即佛」.
兩句之重點是「即心即佛」,即是「不生不滅」,所謂「妄念不生,覺念不滅」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