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一个你所关心的经济热点问题,并做出分析(1500字)
经济全球化早已成为全球热门话题.迥然不同的经济全球化岐见有些出自单纯的认识角度差异,有些则完全出自利益背景的对抗.本文将重点批评新自由主义者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观点,并就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得失等争论问题发表一点浅见.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众说纷纭的经济全球化并无统一的定义.一般说它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货币、资本在全球大量流动,使各国经济紧密联系,日益互相依赖的经济现象.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和推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商品的世界市场才得以形成;生产力发展使资本积累空前剧增,那些拥有相对过剩资本的国家便可以向全球资本短缺的国家输出资本;生产力发展使得运输成本降低,那些具有经济和技术巨大优势的国家,便可以充分利用外国的资源优势、国际分工优势,大规模地进行跨国直接投资,就地生产、就地销售或全球销售.当然,经济全球化决不仅仅是一个生产力的概念.生产力的发展总是在一定生产关系内进行的,经济全球化必然也表现为各国之间的国际经济关系.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从局部经济全球化到全面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演进过程.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商业资本首先实现了全球化,从而开始了局部经济全球化.当时发达国家的"产品不仅供应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应世界各地消费",闭关自守被"互相依赖所代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从19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以外国债券为主的借贷资本也实现了全球化.20世纪初,英、法、美、德四国的金融资本占全球金融资本的80%.世界上其他各国,差不多都成为这四国的"债务人和进贡者了","金融资本的密网可以说确实是布满了全世界".[2]各帝国主义国家形成经济垄断同盟,瓜分殖民地和经济领土.正是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帝国主义国家的利益不均衡性,才触发了两次世界大战.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跨国公司崛起,并奔向全球,到处投资,从而实现了产业资本的全球化.跨国公司还是国际贸易的主力军,进一步加深了商业资本全球化.产业资本全球化必然产生全球融资需求,于是跨国银行兴起,完全新兴的全球借贷市场——欧洲货币市场和欧洲债券市场——也应运而生.于是,一个完备的、全面的经济全球化出现了.(注:全面的经济全球化是各种资本形态都实现了全球化.)对经济全球化发展史的考察有助于我们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及其二重作用.国内外有关经济全球化的起始年代的争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没有区分局部经济全球化和全面经济全球化.不少论者把经济全球化等同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这是不确切的.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组成部分.地区集团一体化虽然具有排他性,但也同时具有对外开放性,参加国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经济全球化本身既包含各国经济紧密联系的普遍性,也包含部分国家经济更加密切联系的特殊性.经济一体化必有共同遵守的协定,参加国受一体化规则的制约,享有一定权利,承担一定义务.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其他国家并不受某种特定协定的限制,当然也不能享受一体化中的排他性权利.欧共体及其部分成员国的货币联盟是高度一体化的地区集团,而其他国家不参与该种一体化并不等于不参加经济全球化.经济一体化也有不同层次的区别.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南亚国家联盟、安第斯集团自由贸易区等等仅拟在预定期限内实现关税和贸易一体化.这些地区集团一体化还远不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就全球而论,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和世贸组织协定,由于全球140多个国家参加,使国际贸易实现了一体化.至于国际投资、劳动力跨国自由流动等等在可预见的将来也决不会实现全球一体化.经合组织29个成员国于1995年发起的"多边投资协定谈判"迄今未达成协议.除8个接受外资倾向较大的国家外,广大发展中国家都不参加这一谈判.当今世界,对外直接投资仍以双边协定为主,而间接投资更受到资本流动管制的严格限制.1993年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155个成员国中,有119个国家保持着某种资本流动限制.其中,67个国家对资本流入74实行广泛限制,107个国家对直接投资有某种限制,61个国家对证券投资(间接投资)实行限制,78个国家对金融交易实行限制,83个国家对非居民存款实行限制,78个国家对其他资本转移实行限制.[3]广大发展中国家对资本自由流动的一定程度的限制是为了保护民族利益,防止国际垄断资本,特别是国际投资冲垮民族经济,发生社会动荡.广大发展中国家不开放资本账户自由兑换并不等于它们不参加经济全球化.
09年热门话题是什么、
09年热门话题是:金融危机引发的就业问题
建国60周年庆典
你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是什么?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和处理这些问题?谈谈当前的国际形式
展开全部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礼记?礼运》中写道:"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些古语大家都十分熟悉,表达了古人对社会和谐的憧憬,也反映了古人对良好的生活保障的期待.
一般说来,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对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予以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和措施.它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19世纪80年代,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德国建立.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它已成为现代国家一项不可或缺的社会经济制度.
在我国,虽然"社会保障"这一概念提出得比较晚,但历史上出现的救灾备荒、扶贫济困、养老抚幼的制度和机构,实际上发挥了社会保障的功能.
怎样看待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成绩和面临的挑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和推进,是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快速发展的一个剪影.经过长期努力,目前我国社会保障有了长足进展,初步形成了社会保障体系的总体框架,在促进改革发展稳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社会保险方面,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覆盖的范围不断扩大,社保基金的支撑能力逐步增强.
在社会救助方面,初步建立了以城市低保、农村五保、农村特困户救助、灾民救助为基础,临时救助为补充,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相衔接,政策优惠和社会互助相配套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框架.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方面,初步形成了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供养机构为补充,老年人、残疾人和孤儿为重点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慈善事业进入政府全面推动的新阶段.
不过,客观地讲,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很不完善,存在覆盖范围窄、保障水平低、法律不够健全、监察执法不严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从长远来看,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将承受来自三个方面的巨大压力.
一是人口老龄化使老年人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问题更加突出.
二是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使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问题更为凸显.
三是城镇化进程加速给社会保障制度带来新问题.
如何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在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过程中,政府首先要发挥主导作用.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积极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发展经验,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模式,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逐步实现覆盖城乡居民的发展目标.一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规范的社会保障预算制度,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
二是科学规划,使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适应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城镇化加快的特点,完善现有的保障制度,有计划地把应该纳入而未纳入的人切实纳入进来,真正实现"应保尽保";探索新的制度建设,针对不同群体增加新的保障项目,如建立符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等.三是加强社保基金的筹集和监管.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引导参保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鼓励社会捐赠,扩大社保基金的筹集渠道,不断做大做强全国社保基金.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社保基金的监管力度.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还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企业要切实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按时足额为职工缴纳各种社会保险费用,逐年增加养老金积累,建立健全福利集体协商机制.社会组织和服务机构要积极行动起来,在社会救助、济贫帮困、慈善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家庭和个人要依法缴纳各种社会保险费用,发挥好赡养、自助、互助等功能,推动形成团结互助、和谐融洽的社会氛围.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也要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要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完善人寿保险、补充医疗保险、人身意外保险等险种,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此外,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体系,加快出台社会保险法、社会救助法、慈善法等法律,制定养老保险条例、医疗保险条例、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条例等法规.同时要严格执法,依据《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开展规范企业用工、清理社会保险关系等方面的监察执法,提高社会保障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急需当前文化方面的焦点、热点话题材料或论文
公信力,责任感,自信度,管理者不可或缺的魅力
成功的经营管理者,怎样在企业中树立自己的长者之风?绝大部分因素靠的是情商,即毅力、决心和睿智的思想.6个
字:公信、责任,自信,而它的基础却来自诚信.
物欲横流的市场时代,中国的企业,流通中的商品,甚至公众名人越来越遭遇诚信缺失问题,引发信任危机.
近年来,诚信问题受到广泛关注.诚信是高情商的一个表象,是经营管理的群众基础,是彰显决策者魅力的表现,也是一家企业或公司发展壮大的重大基础.要做到诚信,管理者需要做到3点:自信自我,公信力,责任心.
1.自信自我
要诚实就要认识自己.管理学上有个比德原理:大家都不断地往上爬,从来就没有听说过有人认为自己是不适合的,一直升到上面实在是不想升时为止.一个人要充分认识自己,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明白自己能走到什么地步,能坐到什么位置上.
2.树立公信力
现代社会生活价值多元、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大大增加了公共管理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如不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长新本领,就会使问题复杂化或问题简单化,从而失去公众的信任和支持.所以,要使公众对决策者、制度产生信赖、服从和遵守,不仅需要管理者做到"权为人所用"、"权为公所控"和"权为法所规",还需要具有严格规范且灵活多样的203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内部树立公信力,打造自我光辉形象.
3.投入工作,敢负责任
由于经营者自身机就是公司的掌舵手、创始人,那么投入的工作,保障公司的利益就是维护自身的利益.经营者要以维护公司的利益为己任,全身心地回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争取取得更大的效益.要有"为官一任,造福企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全身心投入工作,只要是对员工及公司有益的事,敢挑担子,敢负责任.多办事,办好事,努力解决实际困难.
培养自信与诚信,负起责任
所谓诚信,首先对自己诚实,认识自己;第二对顾客诚实,了解客户;第三要对公司诚实,投入地努力工作.这三个都具备,才基本算上一个合格的管理者.
1、培养诚信、自信
培养自信,就是自己要给下属合理、公正、包容的机会.很多大企业都有个非常好的哲学观念,就是容忍下属犯错:"容忍下属犯错,是公司应该支付的成本".一个下属不学习是不可能成功的,不让他有犯错的机会,他是不会吸取教训的.当然并不怂恿下属可以无限制地犯错,要给他改错的机会,交给他改错的方法.一个小学生做作业时,老写错字,如果老师一味责怪他,他可能今后还会出错.如果耐心细致的给他讲解,不厌其烦,字如何写,再给他做示范,只有这样才不会打击他的幼小心理.管理者对员工的态度也应该如此,应鼓励员工敢于创新,勇于改错,培养员工的自信心.
2、负起责任
"负起责任",就是直接面对问题,迅速解决困难.在公司里面出了任何事情管理者都要有勇气挑起,承担责任,要主动承担过错,迅速解决困难.一位领导负不负责任,要看他自己先承担不承担自己的责任,再去和员工研究这是谁的错,这样才能直接面对问题,迅速解决困难.
最后,我们专家团队,结合实际203作中总结的经验,给正在成长发展中的管理者总结了29个经验:
1.守时.
2.找方法不找借口.
3. 微笑.
4.每天抽空反省1次.
5.订立目标, 努力去实现.
6.作计划,将目标细分化.
7. 随时用抽空做零碎的秒度小事.
8. 写下来,不过分依靠脑袋记忆.
9. 多说"我可以".
10. 错误面前,负起责任.
11. 把重要的观念、方法写随时记下,提示自己.
12. 做事不懒散、心态平和.
13. 每天给自己一个自信的笑容.
14. 不说消极的话,不落入消极情绪.
15. 会积极心态消极疲劳,心情烦躁,紧张等症状.
16. 坐在前排.
17. 遇到挫折,积极应对
18. 用心倾听.
19. 说话声音有力.
20. 考虑对方感受.
21. 赞美别人2-3次.
22. 及时写感谢卡.
23. 少用指责的口吻跟人说话.
24. 控制住情绪.
25. 做一件"分外事".
26. 提前上班,推迟下班.
27. 定期存款.
28. 节俭.
29. 恪守诚信,培养公信力.
对以上总结的29条经验,长期从事营销咨询、企业策划的天春团队的来讲,显然有自己的看法,机构认为:管理者应该以自己的学识、经验以及独特的行事作风魅力赢得别人的尊重,让客户为之感动,让员工心服口服.
为什么?因为公信力,责任感,自信度,赢得了客户企业的肯定,赢得了业界的尊重.
海尔集团让真诚感动中国人,联想集团凭责任感令消费者尊重.这类例子,信手拈来,不胜枚举.也因此显示出集团当家人的气魄胸怀和独特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