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科技与传统文化议论文(科技和文化融合的例子)

admin 2021-04-10 165
科技与传统文化议论文(科技和文化融合的例子)摘要: 科技与人文作文20世纪结束的钟声即将敲响,人类就要迈入千变万化、不可预知的21世纪的长廊.如何面对这纷繁芜杂又飞速发展的新世纪?我们人类应如何203控自己未来的命运?相信这应该引起...

      科技与人文 作文

      20世纪结束的钟声即将敲响,人类就要迈入千变万化、不可预知的21世纪的长廊.如何面对这纷繁芜杂又飞速发展的新世纪?我们人类应如何203控自己未来的命运?相信这应该引起我们世博会组委会的关注,并在世博会上将这一内容予以凸现.

       因此,我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确立的主题是:"科技与人文,比翼齐飞".

       人类从诞生起,便拥有了两件武器:科技与人文.从最早的钻木取火和刻石凿壁,到现今的计算机技术和日益发达的人文科学和人类文化,人类从中不断受益,并借着这两件武器产生的强大助动力,从茹毛饮血来到了信息时代.两者的作用不言而喻,而两者的关系也就如天平的两端不能偏废,缺一不可.尤其对于现今的形势来说,科技与人文的比翼齐飞更显重要.

       这是加速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需要.当今时代,科学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人类基因组工程、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各种绝症的攻克等等,这所有的发展都是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体现,给人类以希望和生存的动力.同时,科技的发展又给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带来巨大的冲击.克隆技术能否施之于人类,基因科技会否被乱用而带来灾难,这种种疑问给人类带来了不小的不安和惶恐.这时,人类便急切地需要人文科学来独当一面,解决人类发展道路上的种种困惑,扫清思想道德上的障碍,就如当年马克思主义给中国带来了新生的希望.两者的同等重要性和互补关系可见一斑.

       这又是提高全人类素质的必然需要.大千世界究其本原是一个个个体―――人的组合.为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个人的作用不能视而不见,个人的素质也亟待提高,从而带动全人类素质的提高.这样的任务对于那些发展中国家尤其严峻.这就要求对个人加强"两个文明"的建设,用科技和人文―――现代化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正确的世界观武装人,使人成为完美的人."只要人是完美的,世界也是完美的".这一厢情愿的美好理想,也应该成为我们的奋斗目标.

       为了配合上述主题的确立和体现,世博会可以重点建造"科技与人文―――人类的翅膀"主题展馆,运用高科技的声、光、电技术,以科技与人文的发展和关系为线索,回顾人类的发展史,展望地球的前景,藉此吸引和教育参观者.各国还可自设展区,介绍本国的科技和人文情况,为各国互相了解打开一扇扇窗口.相信经过这样的努力,"科技与人文,比翼齐飞"的观念,必将深入人心!

      文化与科学相辅相成的作文

      文化与科学的关系

        一、科学的概念

        科学一词,英文为science,源于拉丁文的scio,后来又演变为scientin,最后成了今天的写法,其本意是"知识"、"学问".日本著名科学启蒙大师福泽瑜吉把"science"译为"科学".到了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等科学著作时,也用"科学"二字.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运用.

        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按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以及总结和贯穿于三个领域的哲学和数学.

        按与实践的不同联系可分为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等.

        科学来源于社会实践,服务于社会实践.它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在现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的发展和作用受社会条件的制约.现代科学正沿着学科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方向蓬勃发展.

        二、文化与科学的关系

        英国学者查尔斯·帕希·斯诺(C.P.Snow,1905-1980)1959年在剑桥大学的讲演中指出现代社会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种文化,一种是人文文化,一种是科学文化.一方是文学知识分子,一方是科学家,并以物理学家最有代表性.斯诺认为,科学是一种文化,属于这种文化的科学家们彼此之间尽管也有许多互不理解之处,但是总的来说,他们具有共同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科学作为一种文化,其约束力甚至比宗教、政治和阶级的模式更强.

        科学以其清醒的理智、严密的逻辑、真实的观念构筑了文化,因此我们有理由可以首先声明:文化远非是科学的,文化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窒息着科学,有一个时期,科学又几乎把文化淹没.

        科学是人类文化最高的成就和最后的成就,也是文化系统中最值得信赖的部分.在人类历史的绝大部分时间,人类文化的诸多样式,诸如语言、宗教、艺术、道德、国家和政府等普遍建立起来以后,科学还被巫术、迷信和宗教窒息着.从16世纪开始,科学才真正走上历史的舞台,大放光彩,科学大有淹没文化之势.

        实际上,科学更多的属于文明,较少地属于文化,它是有一套技术体系支持的.而社会的存在、运行、变迁却更多地按着文化价值原则,而不是根据科学的技术要求进行.社会总体上说是非科学的,它既有科学可以把握的理智、逻辑、秩序,也有变化莫测的非理性、潜意识、情绪和混乱.如果说社会科学的目的仅仅是引用科学的方法探究社会,那还有它的可能性.如果目的在于用"科学"制作、规范社会与文化,那只能是科学的盲目自信.宗教、语言、艺术、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文化样式几乎与科学风马牛不相及.

        三、反思

        现代社会,人们发现科学不是万能的,任何科学技术的出现既可以给人类带来幸福,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这使人在思考,科学技术能确保人类的幸福吗?为什么有人享受着物质文明却并不感到幸福?为什么物质财富如此丰富的今天还没有消除贫困和不公正?人是不是会成为技术的奴隶?技术是否终将失控?

        爱因斯坦就说过:"我们的问题不能由科学来解决,而只能由人自己来解决."确实,研究科学技术本身以及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需要考虑人文、社会因素.科学技术已成了一种包括大量人员、巨额资金、昂贵设备和复杂组织在内的大科学、大技术,成为对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重大产业.科技已不是单纯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而成为一种社会活动和社会事业.因而出现了科学社会学、技术社会学等学科,以及专门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的科学技术和社会(STS).这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延生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以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不仅从历史、经济、哲学、文化与社会学等角度研究科学技术,而且从科学技术的角度研究社会的科学技术化.目前STS的研究和教育在我国和世界许多国家已建制化.这将促进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沟通和融合.

      论近代科技与文化的发展

      科学技术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成果与工具,同时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无论是作为生产力的要素,还是作为文化的要素,都以多种方式影响文化的发展;同时文化作为一种环境和传统,也会有形或无形地制约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每一历史时

  代都产生了自己的科技文明与成就,科技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科技与文化的关系都包含着具体的内容,主要阐述近代科技与文化的发展历程.

       1近代欧洲的科技革命近代欧洲以思想启蒙为宗旨的文艺复兴运动及随之而来的自然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是人类文化史上极为重大的事件.文艺复兴是近代科技的起点,它不仅是古典文化的复兴,而且也代表着近代科学的兴起.文艺复兴运动摧毁了教会的精神独裁,给教会的统治以沉重的打击,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重新兴起,并且以神奇的速度发展起来.文艺复兴标志着科学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了自身独立发展的道路.它导致了人类文化领域的深刻变革.时至今日,人类历史上还没有任何文化变革能够与之相比.正是由于文艺复兴运动和近代科技革命的爆发…

      如何看待被科技取代的传统手工艺.800字作文

      中国,一个以五千年文明为积淀,以百余年磨难为基点,以五十余年发展为基石,多少荣辱悲欢,多少兴衰成败,成就了中国这只浴火重生的凤凰!

      说起中国的传统文化,那可真是数不计数.如:中国陶瓷、文房四宝、四大发明、皮影、乐器等等.今天,我就着重说一说元杂剧和文房四宝.元杂剧第一人是关汉卿,这位中国第一位戏剧作家一生写了60多种杂剧,是元杂剧的奠基人.他的部分剧作700年来一直上演不衰.关汉卿的剧作有描写社会矛盾、歌颂人们斗争的《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等.

      文房四宝就是人们说的笔墨、纸、砚.笔因王羲之的缘故,李渡毛笔名声大振.墨:具有"落纸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纸:明代《天工开物》中记载了铅山造纸状况,对连四纸作了说明,并给予很高评价.砚:星子的金星砚和婺源的龙尾砚都具有1000多年历史.

      是啊,中国的传统文化可真是历史悠久呀!

      篇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在当今开放的世界里,我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要大力弘扬华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这样,世界才会健康地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才能更加地充满生机和活力.

      小时候,每当大年三十晚,村里便鼓声四起,霎时间村当街便挤满了人,有敲锣打鼓的,有扭秧歌的,有踩高跷的,有玩龙的,村里好不热闹.小孩子穿着棉袄在街上你追我赶的,不时地放着炮,老人们聚成一堆儿聊天,年轻小伙儿,俊俏姑娘则在给人们表演节目.

      而清明节,人们总会把嫩绿的柳枝插在门上;端午时,奶奶总会给我们系五线绳,煮鸡蛋、煮大蒜,包粽子……到了中秋节呢,我们一家老小坐在院子里,举头望明月,低头吃月饼,真是人间一大乐事.

      可现在呢,"洋节"来袭,西方的情人节代替了我们的七夕节.洋节风靡而传统节日却逐渐被人们淡忘,身为一名中国人,你难道不应为此做些什么吗?

      现在,每当过年时人们总是出去大吃一顿,守在电视机旁看春晚,有许多人在叹气,说:"怎么一点年儿都没有?"孰不知扭秧歌,敲大鼓等这些文化习俗正在挥手向我们告别.

      清明节人们哪还会在自家门前插一枝嫩柳呢?仅仅去坟里扫扫墓,仅此而已.端午节,还有谁会安分地在家包粽子?中秋夜圆之夜,又有谁会和家人们惬意地坐在院子里手拿月饼,抬头赏月呢?

      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慢慢

科技与传统文化议论文(科技和文化融合的例子)

被人们所淡忘.传统佳节在现在社会里日益冷清,怎能不令人担忧?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呢?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老祖先留给我们的无形财富,传统佳节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这些是我们民族的优秀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能倡议大家为弘扬传统文化而贡献一份微薄之力.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属于这个民族,它更属于这个世界.我们要尽全力把我们的传统佳节推广到世界上,让世界变得更加炫彩多姿.保卫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你还等什么?快行动吧!

      篇三:发挥科技优势 弘扬传统文化

      当书信被电子邮件取代,当脚力被各种交通工具代劳,当传统文化在濒临灭绝的边缘苦苦挣扎:处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又该何去何从?科技为上,传统靠边?还是传统为要,科技为辅?

      在如今纷繁芜杂的大环境下,科技与传统文化不可偏废.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我们的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让人享受舒适生活:积极发挥科技优势,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已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便对西方现代科技有一种盲目的恐惧或崇拜,西方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国门,打碎了天朝上国的美梦,也在国人心中种下了恐惧而又歆羡的种子.科技强国也被无数国家奉为圭臬.科技霸权在美国等西方国家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现代科技的优势展露无遗.

      面对科技发展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怎么做

      你好,是高中政治题吗/

      1.对待传统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古为今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不可以抛弃的

      2,让传统文化适应可以的发展,如果可以的话就保留下来,不可以的话就加以抛弃

      3,传统文化石文化创新的重要条件,没有了传统文化,文化创新也就如同无源之水

      所以我们要辩证的看待传统文化

      跪求以"科技与艺术人文"为话题议论文一篇~800字~速度啊~!

      在漫长的人类生存史中,劳动不仅创造了人类,劳动也创造了人类文明,包括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美术则属于前者,美术是占有一定的空间,以特定形象表达某种情感观念的视觉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美术是实践的产物,它的起源早于科学技术的起源.远古时代,人们把野兽牙齿挂在脖子上,把一些动物的形象刻在石头上或画在身体上,以表示对神灵的敬仰;也有把不能食用但能够保存的较大部分如巨齿、尖角等供放在居住的洞穴中,作为一种生活的记录.这些就是早期的美术,也称装饰或工艺美术.

      技术是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过程积累起来,并在生产实践中体现出来的经验与方法.早期的耕作技术使我们的祖先开始了定居生活,他们种植农作物,并且进行狩猎,使他们的生活趋于安全与稳定,这样一来,他们才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其他的活动,而他们58原始的审美意识也在渐渐萌发.随后的制陶、冶铁,建筑采矿、造船以及航天、计算机等等技术,对人类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哥白尼创立日心说标志着自然科学的开始,17世纪以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化学、光学、电力学、遗传学等等学科相继确立,人们也相继迎来了蒸汽机时代,电力时代,信息时代,科技的步伐令我们追赶不暇.

      技术与科学的出现和进步,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手段,揭开了美术的新篇章.如远古时代只有石凿技术以红土为材料,所以产生的岩画壁画粗犷豪放;新石器时代的制陶技术的产生,彩陶上面才能留下漂亮的几何图案和动物形花纹;治炼技术的发明,人们才可以浇铸出司母戊大鼎,金属质地的凿子才能雕出大卫等杰作;榨油技术的产生使凡?爱克兄弟发明了油画颜料,达?芬奇才可能留下蒙娜丽莎永恒的微笑;电脑技术的应用,才可能创造出那么多的经典电影画面,成为永恒的经典.

      技术与科学的发展促进了美术的发展,如材料学分化工技术的进步使绘画产生了许多 新的画种,比如版画、水彩画、水粉画、色粉、丙烯、综合材质,电脑绘画等,同一画种因技法的不同而形成不同派别,如油画的古典派、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以及中国画的工笔、写意、界画等等.

      科技的发展还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纺织术造纸术、印刷术的发展,从最初的画在岩石上发展到画在布上,纸上或板上;电脑技术与功能的逐渐完善,使绘画从最初的写生临摹发展到电脑绘画以及全息美术作品生动159真、声光电并用和三维动画等.

      摄影术从上个世纪诞生起,对生产生活,科学研究产生着巨大影响.可是发明实用摄影术的路易?达盖尔青年时代却是一个画家,他为了找到降低油画肖像成本的机械小窍门,经过25年的摸索,终于发明了银版摄影术.虽然摄影技术的革新层出不穷,使人们的视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阔.

      由此可见,没有科学技术是可以产生美术的,但是脱离科学技术的美术却是缓慢发展的,科技与美术之间没有鸿沟,科技与美术相得益彰.

      培根说过"当科学被应用到技术领域的时候,人们的生活方式将发生革命".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为艺术家们开拓了许多神奇瑰丽的新世界.为了科技的进步,许多人都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他们那种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更是让人敬佩,这种精神是永不过时的,这也是他们能取得成功,科技能得到充分发展的重要原因,搞美术也同样需要这种精神,在追求艺术创新的过程中,认真对待生活中的素材,仔细地观察事物和现象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灵感,创造出高于现实生活的作品.

      科学与艺术不一样.科学的规律是进步的规律,艺术是越来越繁荣、越丰富,艺术不用进步的说话.过去晚上点松明、点茶油灯、点桐油灯、点蜡烛.屈原的辞望就说:"兰膏明烛,华灯错些",指的当然不是电灯.过去步行、骑马坐轿,现在轮船、汽车、飞机,那是科学的恩泽.

      艺术没有这种进步的要领,都要人亲历亲为,都要在人生百年短暂的时空中仓促完成.换一个人又要从头再来.科学明显地有经验、成果可以继承,在前人的阶梯上积累上升,感受到进步的缘由.艺术有如俄罗斯谚语所云:"不管你爷爷多高,你还要靠自己长大."6000年前的仰韶彩陶,给我们留

  

  下了那么多高超的造型艺术作品——陶罐,有什么人敢于大胆地说可以超越它,比它进步呢!

      当时仰韶的老祖宗生活简单,唱歌跳舞,自然都只能是彩陶似的原始形式,也没有录像,没有什么东西能够记录下来,于是它就有一种让6000年以后,我们这些后学叹为观止的原始艺术深度,我们老祖宗高超手艺的艺术结晶.

      艺术创作是一个人一生探险的结果.时代在进步,科学文明的演发,促194们创作更丰富的作品,享受更丰富的艺术成果,从而人们更确信艺术区别于科学的那种特殊的手脑价值.齐白石、徐悲鸿、李可染的孩子们,当然有权力继承父业,但是人们更重视的是齐、徐、李本人的创作精神.

      毕加索最大的孩子,无所事事,享受的余音之余,不过是为老头子开开汽车,其余的孩子有些做手饰、有的做香水这类的生意.老一辈的辛勤钻研,很不可能像科学成就俱列的那样现对现、硬碰硬,它是一种更心灵的东西,何况还要紧紧跟上的手艺.买电脑,人们不在乎是不是盖茨本人经手的原作,买艺术品如果碰到假的,你就会气得死去活来.

      艺术的发展

      艺术有一个铁打的基础,都要凭人的智慧和手艺做出来.那么自然的美呢?客观的东西,也需要人来肯定,没有人,美的存在就没有依托.人不断地在探索美的新边疆,美越来越丰富、广阔.刚才讲的过去的仰韶就只有陶罐,没有更多的东西,现在当然更多了,绘画、造型艺术,什么都有.

      在我小时候,我听滩国戏、高腔,然后是京戏、汉戏,现在我不晓得你们年轻人听过多少种东西了,白天晚上都有去处.那时的艺术天地没有现在广阔,当然现在的东西我也能听得下去,不过有时也受不了.反对的只有一种,就是没有文化的那种,歌词写得不通,前句不对后句,简单地讲我不喜欢香港唱的那种歌.我喜欢外国现代歌曲,中国(内地)的从古到现在我都喜欢.吵也不怕,亲吻也不怕,没有文化我怕.

      艺术像希腊神话的大力士山神,没有谁比他更有力量.但是山神害怕离开上地,一离开就完了,最后他的敌人是把他捧起来,掐死的.艺术不能离开土地,离开人民,跟人民的生活,跟土地是连接在一起的.

      18世纪的产业革命是近代艺术的催化剂,是现代美术的"产婆".蒸汽机出现了,手和脚的力量增强了十万、百万倍.钢铁让世界立体化起来了,有了质量很高的钢铁,有了水泥,就有了高楼大厦,也有了时间同速度,有了汽车,让人的时间更多了,人更自由了.

      由于人有了开发思想,以前的世界里荒凉的边疆,成了富强之源.像非洲,像阿拉伯,过去没有强项,现在交通发达了,有了现代化的设备,开发出了大量的石油.新城市的新高楼一座座崛起,新城市的新的概念,新的制度,新的习惯逐渐形成了.在这种情况下,于1875年开始出现了一群年轻人.

      这些年轻的画家们对从前的世界产生了怀疑,我们以前的世界都是古铜色的吗?因为以前的画都是古铜色的.那太阳到哪里去了?太阳为什么不到画里面来呢?于是他们这帮人开始用颜料在一切景物上画出太阳光的效果.这样一种发明在当时的传统老画家心眼里面,感觉是大逆不道的,因此,不让他们到展览馆里展出.于是他们只好在展览馆的外面搭个棚子,开画展.

      那些大人先生们看了这些画之后就骂他们,说这算什么画,简直是印象派嘛!所以印象派这个名词是骂出来的.在当时,这个名词是贬义词.到了25年以后,有位学者看了画家莫奈(C.Monet,1840—1926)的画.其中有三张,画的都是同一个教堂的门口,一张画是早晨,一张画是中午,一张画是晚上,构图都相同.早上的画是蒙蒙的,中午是强烈的阳光,晚上是发红的黄昏的落日的反映.

      这位老先生曾经反对过他们,看了莫奈的画之后的一天早上经过教堂的门口,发现门边的景色真像莫奈所画的一样,感到震惊.原来世界上还这么美,还可以这么画,美还可以这么去表现.莫奈把人对于美的概念开辟出了新天地,打开了他们的眼界,叫醒了他们.后来印象派在表现上、题材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所以,一切的绘画到了19世纪以后为什么变化那么大,都是因为交通发达了,物质生活丰富了的原因.

      有一位19世纪早期的画家马奈(E.Manet,1832—1883)画了一幅画,叫《草地上的午餐》,画面是巴黎附近的黑森林,一群绅士们同一些裸体女孩在午餐.大人先生们认为这大逆不道,怎么可以同一些一丝不挂的女孩子在一起呢?!骂了一阵之后,脑子也开窍了,原来题材可以这么去捕捉.

      下面的这个印象派画家更厉害,叫高更(P.Gauguin,1848—1903),他跑到太平洋的一个岛上去,跟土人生活在一起,自己参与了生活.画了很多的好作品带回来,还带回了很多原始的艺术雕刻,使人们认识到了原始风土艺术的美.高更认为画什么并不重要,怎么画是重要的,强调为画而画.跟中国画家强调笔法、墨色一样,他强调比较.

      那时还没有发明彩色胶卷,但他对颜色的理论跑到彩色胶卷的前面了.他说颜色蓝的和黄的合起来是绿的,如果把蓝点子和黄点子点在一起,不把它合起来,分开来点,老远看起来,绿的颜色就动了,跳起来了.合起来点就弱了.

      到后来有一个画家塞尚,是印象派最后一个大画家.他在绘画的方法上,讲出了自己的妙处.他认为形体都是一块块堆积起来的,那么也就可以用一块一块的颜色增强体积感,一个平面一个平面地画.这个主张提出并画出一些很妙的画之后,出现了像毕加索这些人.毕加索在他的基础上,进行了更夸张、更形象、更巧妙的表现,画出了一些稀奇古怪的画.

      在今天看来,那些画表现了纯绘画中的那些妙处,不是一般的现实主义的画或者历史画.这就又兜回到了我们的八大山人,兜回到以后的齐白石的画上来了.艺术的士地面积不大,但是艺术不停地在打圈,越打圈越高,而且定点的位置就那么几样,不过高度不同了,是以这种方式在上升的.

      城市大量出现以后,人都集中到了现代都市,变成了现代城市的奴隶.城市犹如大自然的山脉一样巍峨.早晚的光、颜色的变化,成为新艺术的温床.那时音乐界的德瓦夏克——捷克人,在美国音乐学院任第一任院长,他的交响乐《致新大陆》,打破了以前古典音乐的要领.美国第一个交响乐家盖茨温的《蓝色狂想曲》《美国人在巴黎》也都奏出了新世纪的声音.

      有了城市,有了新的生活,才会出现这样的音乐,这样的绘画,这样的美术,创造了新的艺术.新的艺术是一代一代发展起来的,越来越繁荣,不是一种进步.我到美国一所大学里去,那里搞艺术的先生们、教授们要给来访的中国人上上课,我们美术代表团只两个人,一个是华君武,一个是我,我们开玩笑说咱们轮流作团长.

      那些人要给我们上课,讲的东西很幼稚.他们要给我们讲一讲现代艺术,主要意思是我们的艺术是进步的,你们的艺术是落后的.我就告诉他们,艺术没有落后进步的问题,只有繁荣,它不像科学,我说有些事情你们并不清楚,我讲给你们听,倒过来我就给他们讲了两个钟头,听者有很多人.后来一个人又说你们中国人不懂得空间,另一个美国教授又把他臭骂了一顿,说你懂什么,空间是中国来的.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admin本文地址:http://www.my9888.com.cn/post/14653.html发布于 2021-04-10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9888美文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