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_
古代纪年纪月级日纪时法
纪年法
1年号纪年法:我国最早的纪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年次表示.以"元,二,三……"为序数,至去世为止.如:鲁僖公元年,鲁庄公十年.从西汉武帝建元起,以年号纪年,用"元,二,三……"为序,更换年号则重新开始.如:元嘉元年,汉末建安中,元和十年.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重新纪年,称作"改元".如:"是年夏王,改景炎". 2干支纪年法: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葵叫十干,用以表序.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叫十二支,用以记时.用十干和十二支循环花相搭配组成甲子,乙丑,丙寅……葵亥,然后用甲子重新相配正好为数六十,通常叫六十花甲子,循环使用,周而复始,从东汉起采用干支纪年法.如"予犹记周公之被捕,在丁卯三月之望." 3年号,干支结合纪年.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乾隆丁亥冬".
纪月法
1按序数表示:即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岁首的一月也叫正月.古人又有"月建"之法,即把十二支与十二月相配 ,表示月份,通常以冬至所在的夏历十一月配子,称建子之月,由此顺推,十二月为建丑之月,正月为建寅之月……十一月为建亥之月. 2按四季纪月:每季中的三个月,按孟仲季的顺序排列,如孟春,仲夏等.
纪日法
1用干支纪日:如六月丁丑(即六月初九)夏四月辛已(即十三日).由于六十甲子和夏历的两个月的天数(五十九天)并不等同,故每月的干支名称与日期并不完全对应. 2按初一初二至三十的序数纪日.每月的初一十五月底这三天又有特定的称呼,分别叫做"朔""望""晦". (4)纪时法 古人纪时用地支表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
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从23点(即夜十一点)起至夜一点 配子,依次顺推,前一个时辰为初,后一个时辰为正,这样也就等于将一昼夜十二个时辰分成二十四小时辰.搭配关系参见十二时辰与十二地支纪时关系表. 十二时辰 黄昏 人定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朝食 隅中 日中 日仄 晡时 日夕
十二地支 戍 亥 子 丑 寅 卯 辰 已
午 未 申 酉
二十四时 19 -
21 21-
23 23-
1 1
-3 3-5 5-7 7-9 9-
11 11-
13 13-
15 15-
17 17-
19
五更 20-
22 22-
24 24-2 2-4 4-6
五更 一更 二更 三更 四更 五更
古代文化常识梳理
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为什么恢复考察古代文化常识
应该不算是恢复吧,是开始.以前只考文学常识,现在是文化常识.对于民族的优秀传统,我们总是遗忘的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