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中引用古诗词的作用是什么
它的作用主要包括:
1、可使所表达的语言意思简洁凝练,增添感染力,有利于作者表情达意;
2、可为作者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
3、有利于读者在阅读中产生联想或共鸣,达到推陈出新,增强生动性的效果,或幽默风趣,增强形象性的效果.
引用作为一种常见修辞方法,通过在文章中有意引用诗句、名人事例、格言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看法.
扩展资料:
在文章引用古诗和人物事迹的手法是"引用".
引用是指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现成的话,如诗句、格言、成语等,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引用可分为明引和暗引两种.明引指直接引用原文,并加上引号,或者是只引用原文大意,不加引号,但是都注明原文的出处.暗引指不说明引文出处,而将其编织在自已的话语中,或是引用原句,或是只引大意.运用引用辞格,既可使文章言简意赅,有助于说理抒情;又可增加文采,增强表现力.
可否请您提供一些(约20个)文言文的事例,为高中议论文做素材?
1.春秋末期,范蠡助越王勾践实现霸业后果断放弃荣华富贵,下海经商,最终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而他的亲密战友文种,舍不得放弃,最终导致杀身之祸.
2.不耽于枕席
我国古代文学家司马光,以一个圆木头做枕头,用来惊醒自己,起来继续写作,还给它取名为"警枕".俄国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为使自己不睡得太久,常用块大劈柴作枕头.发明家爱迪生工作起来常常几天几夜不睡觉,实在困乏了,就把桌上的书籍垒起来当枕头.
凿壁偷光与映月读书
西汉学者匡衡贫而好学.夜晚无灯,为了能借邻家的烛光读书,他在墙壁上凿了个洞.南齐时的江泌家境贫寒,白天做鞋,晚上才能抽空学习.点不起灯,他就拿书登上屋顶,借着月光读书.
唐?卢仝《感古四首》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古可镂.
《荀子?劝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不要坐着徒自悲伤,就因为鱼儿没有让你钓上;给你的钓钩装上鱼饵,继续努力,不要沮丧
《礼记?中庸》
只要持之以恒,知识丰富了,终能发现其奥秘.
汉?贾谊
数罟不入跨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孟子?梁惠王上》
我们只拥有一个地球.
世界环发大会主题词
水积鱼聚,木茂鸟集.
唐?马总《意林?文子》
如果任凭环境无休止地恶化,人类在地球上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
(2)事实论据
书法家的"墨池"
历史上著名书法家,从小苦练书法基本功而产生的"墨池".有两处:一处是位于甘肃酒泉的张芝"墨池".张芝是东汉著名书法家,当时人尊称为"笔圣"、"草圣".他长年勤奋练字,刻苦磨练基本功,常在池边洗笔砚,结果将池水洗黑,色如墨水,故称"墨池".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住地也有一个"墨池".王羲之从小跟从书法家卫失人(铄)学书法时就懂得苦练基本功的重要,12岁时他就开始钻研书法论著.194后,认真临摹名家手迹,因为日认练字不辍,笔砚就在属于前池塘里洗,天长日久,一泓清水的池塘就变成一池墨水.由于他重视基础,基本功孔实,所以后来达到书法的高峰,被人尊为"书圣".他诸体皆精,尤其擅长正书和行书.所写的《兰亭集序》,历来被评为"天下第一行书".
石头磨成浆
齐白石老人有三绝:绘画、作诗、篆刻.他的篆刻布局奇肆朴质,刀法刚劲雄健,独树一帜.可他初学篆刻时,总是失败,不是走刀字坏,就是石碎器毁,常常不得要领,他向篆刻家铁安求教.铁安对他说:"南泉冲有的的石,你挑一担回去,刻了磨,磨了刻,把一担石头磨成石浆,印就能刻好."
齐白石司出了其中的道理:"这是要求我狠练基本功啊!"于是,真从南泉挑回一担石头,日以继认地刻个不停,刻了磨,磨了再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的篆刻艺术,终于在长期的磨练中不断提高,最后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与他的画、诗一样为世人称道.
门采尔练画
德国著名油画家、版画家门采尔是靠自学成画家的.他平时苦练绘画基本功达到了狂热的程度.有一天,人们看见他坐在一条臭水沟旁,行人觉得奇怪:休息也不能坐在臭水沟旁啊?走近一看,原来他正在专心致志地在作画呢!刚才他跨水沟时,不小心弄脏了鞋子,此刻他就是专心画他那满是149泥的鞋子.门采尔无论走到那里,身上都带着画笔.见到什么感兴趣,就画什么,终日手不离笔.有人对他开玩笔说:"你大概患了绘画'狂热症'吧?"门采尔诙谐地答道:"我希望我的这个病是绝症."
(3)理论论据
学者功夫,宁下而勿高,宁沉而勿浮.
明?胡居仁《居业录学问》
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清?张伯行《学规类编》
积丝成寸,积寸成尺;寸尺水已,遂成丈匹.
宋?王应麟《小学绀珠》
为学作事,忌求近功.
明?黄宗羲《明儒学案》
学者之患,在于好谈高妙,而自己脚根却不点地.
宋?朱熹《朱子文集?答胡宽夫》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管子》
行者必近而后远.
《墨子》
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我认为这是学好数学的"秘诀".
苏步青
万丈高楼平地起.
中国谚语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避孕药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荀子?劝学》
当攀登学问的高峰以前,先应该去学习它的ABC.
[俄]巴甫洛夫
知识的基础一定要凭阅读建立.
[英]培根
18.机遇
(1)引言
机遇,青睐有准备的人.它不相信眼泪,它与层懦、懈惰无缘.
机遇稍纵即逝,目光敏锐、勇敢果决者常常能获得它.
机遇对任何人是平等的,能不能抓住它,主动权在每个人手里.
(2)事实论据
诸葛亮待机而出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著名政治家,军事家.15岁时随家人为逃避战乱,离开山东老家辗转到湖北襄阳避难.17岁时隐居在襄阳城西的隆中.诸葛亮少有大志,常把自己比作春秋时大政治家管仲和军事家乐毅.因此,他隐居隆中边种地,边修学,静观天下,待机而出,人称"卧龙".
汉末以来军阀混战的形热已趋明朗.曹203基本上统一中国北方,势力最大.孙权割据江东统治巩固势力次之.刘表、刘璋等军阀也各有地盘.刘备在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军中,组成了一个势力不大的军事集团,但屡被曹203击败,被迫辗转投靠,没有自己固定地盘.为发展自己势力,到处访寻人材.他"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诸葛亮向刘备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并提出了对策,这就是有名的"隆中对".
诸葛亮登上政治舞台,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掌握着军政大权.他联孙抗曹,取得著名的赤壁之战的胜利,并乘机占领荆州,进军四川,取得益州,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为刘备建立和巩固蜀汉政权,作出了巨大贡献.
拿破仑捕捉机遇
拿破仑?波拿巴,法国18世纪政治家,军事家,法兰西第一帝国和百日王朝皇帝.可他原来只是一个小小的尉级炮兵军官.
1793年,他被汇报会往前线,参加进攻土伦的战役.正当革命军前线指挥官面对土伦坚固的防守犯难的时候,拿破仑立刻抓住这个机会,直接向特派员萨利切蒂提出了新的作战方案.在特汇报会员苦无良策时,看拿破仑的方案很有新意,就立即任命拿破仑为攻城炮兵副指挥,并提升为少校.拿破仑抓住这个机遇,在前线精心谋划,勇敢战斗,充分显示出他的胆识和才智,最后攻克了土伦.他因此荣立战功,并被破格提升为少将旅长.终于一举成名,为他后来叱咤风云,登上权力顶峰奠定了基础.
(3)理论论据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旧五代史?晋书?安重荣传》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易经?系辞下》
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
中国谚语
见机不遂者陨功.
汉?桓宛《盐铁论?击之》
圣人不能为时,时至亦不可失也.
《三国志?吴书?诸葛属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有机不可失,无机不乱抓.
中国谚语
小心等待,必要抓住时机.
[英]弥尔顿《复乐园》
生活就好比打仗,它的规律很简单,不要坐失良机.
[前苏联]高尔基《可笑的奇闻》
普天之下,善于利用时机者始能得到.
[英]艾略特《亚当?比德》
选择时间就等于节省时间;而不合乎时举动则等于乱打空气.
[英]培根《论敏捷》
万物皆有时,时来不可失.
中国谚语
如果你在时机成熟前过急行动,你将必得去擦抹悔恨的眼泪;而如果你放过一次成熟的时机,你将永远抹不干懊丧的眼泪.
[英]布莱克《结婚戒指》
取天下与守天下,无机不能.
宋?苏洵《远虑》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
宋?苏轼{代候公说项羽辞}
大丈夫相时而动.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
水磨不可能用已流逝的水来磨面.
高中作文议论文题目新颖
这种方式有很多啊
望采纳
如何高考应用古诗于作文
一、提供材料,进行练笔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宝贵遗产,它们内容精粹,语言凝炼,意境优美,感情真挚.诗人根据表达的需要,语言高度浓缩,概括,情节跨度较大.具有很强的跳跃性.这就使诗中存在了许多"空白"之处,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合理的想象,把跳跃过的情节补充出来,把浓缩概括的语言具体化,就是一次很好和练笔.
1.拓展外延,多角度练写全文.
有些古诗文内容充实,结构完整,人物个性鲜明.这就可以作为对学生作文的有机补充,有选择地进行练笔.练笔时,为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意,教师应将诗的出处、背景,诗人的情感,详尽地介绍给学生.在学生领悟了诗的内涵之后,让学生采用多种角度进行练笔,扩写,改写,写读后感或由一首诗想到的,难忘的一节课等,给学生以发挥想象的自由.学生就会放飞想象,兴趣盎然,入诗境,悟讲情,出精美的文章来.如:我在教给学生唐代诗人贾岛的诗作《题李凝幽居》时,学生了解了诗的由来后,仿照当时正在上演的电视剧《戏说乾隆》,写出了《戏说贾岛产》一文.文中叙述了贾岛是一个颇负文采的小和尚,在受到了一个云游四方号称算卦铁嘴的游说之后,蓄发还俗,进京谋求功名.但是却屡试不中,又没有了回家的盘缠.他听说当时的京兆尹韩愈礼贤下士,广交天下文人,认为这是一个发达的机会,于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一天,趁韩愈外出的时候,故意以思考诗作为名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被军兵抓住押到韩愈面前.贾岛连忙解释是因为自己沉溺于诗作,不知道"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究竟是"敲"好,还是"推"好.正沉思的时候无意冲撞了大人,还望大人原谅.韩愈听了这些不但没有责怪贾岛,还为贾岛的好学深受感动.欣然邀请贾岛入府中长谈.并力保贾岛做官.从此贾岛开始飞黄腾达.文中一个聪明有心计又爱耍点小计谋的人物形象呼之欲出.虽然写得有失偏 颇,但小作者精巧的构思,大胆地想象,不能不令人拍案叫绝.
还有许多诗作,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需要骨针对性地进行练笔.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让学生以《瞧这一家子》为题进行扩写练习;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学生以《啊,朋友再见》为题,叙述出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岑参的《塞下曲》让学生以《飞将军李广》为题进行写人文章的训练.类似这些可以进行练笔的古诗文还有很多,如:《石灰吟》、《回乡偶书》、《七步诗》、《赠汪伦》等.只要悉心指导,许多古诗文都可以拿来让学生进行整篇文章的练笔.
2.根据需要,有目的练习片断.
学生的作文水平是不一致的,存在一定的差异,也具有一定的共性.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步骤、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训练.这里所说的写作训练是根据需要,有选择地进行片断训练.如:《江畔独步寻花》要求学生根据诗作,描绘出一幅鲜花盛开、彩蝶飞舞、燕语莺声的春日江边美景,对学生进行写景片断训练.再如:《小儿垂钓》要求学生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个头发蓬乱,手持钓竿,掩映在河边草丛中,行人问路,急忙摇手,但却不应声的天真儿童,自由自在,憨态可掬的可爱情态.古诗文中可以作为片断训练的诗作也有很多,像《宿新市徐公店》、《春夜喜雨》、《小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教师选择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地片断训练,可以使学生的语感不断加强,词汇不断丰富,句子更加通顺,条理更加清晰,最终达到熟能生巧,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的目的.
3.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古诗文中有许多作品,作者只精炼地叙述了事情的经过,到关键处嘎然而止,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或者地作品的叙述中,与人物交流时,只截取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话语,其余的语言干脆隐去不提.当然这是作者为了表达的需要进行的"技术"处理.但这却为我们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留下了很好的用武之地.如: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画了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雨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 闻犬吠,风雨夜归人"前两句,地承接中又有跳跃,从进入茅屋到安顿就寝之间有一段时间,应有一些可以描述的事物的.如:主人的询问,投宿者的应答,主人要尽的地主之意,与投宿者的感激礼宾司,作者都略去了.那么在此教师就可以创设情景,安排一次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设
身处地去揣摩人物可能进行的对话.又如:《寻隐者不遇》作者在诗中只写几句典型的语言,其它的都隐去不提,在这我就曾经安排了一次口语交际的训练.通过吟诵,学生完全理解诗意之后,我请两位学生分别扮演诗人与童子,进行演练.在后来进行的练笔中学生写道:诗人气喘吁吁,边擦汗边来到隐者门前,举手扣门."谁呀?"伴着一声清脆的童音,门"吱扭"一声开了,一位关挽双髻的童
子,门内走出来,"请问公子有事吗?"诗人连忙拱了拱手:"这位小哥,敝人这边有礼了.""还礼,还礼."童子连忙也拱了拱手:"啊,小哥,麻烦你通报一声,就说贾岛前来拜访."诗人恭敬地说到.童子一听,一脸歉意:"哎呀,真对不起,我师傅今天一早上山采药去了,就在这座山里,这么大的山,我也不知道师傅在什么地方.""这……"诗人失望极了."要不公子明天再来,明天师傅在家中磨药,不会出门的."童子说."那也好."诗人又一次拱了拱手,"隐士回来之后,还请小哥通禀一声,就说贾岛曾来拜访.多谢,多谢.""不客气,我一定会把话带到的." 童子爽快地答道."那就拜托了我先告辞了,明日再会.""恕不远送,公子走好."贾岛转身向山下走去.一段谈话,想象合理,活灵活现,学生甚至将在电影电视中看到的古人说话的方式,模仿得惟妙惟肖,令人忍俊不禁.这样的训练长期开展,怎么会不使学生语言有所提高呢?
二、归纳方法,指导作文
中国的语言文字之根在古诗文经典,这些千古美文是最好的范文.诗作中诗人所运用写作方法和技巧,直接影响了中国文学的走向.可以说现在写文章所运用的方法的技巧,就是在古诗文写作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认真摸索古诗文的写作运用规律,归纳古诗文的写作方法,学习古诗文的写作技巧可以很好地指导学生的作文.限于本人的阅历有限,还未见过相关内容的文章,加之古诗文的内涵的博大精深,不敢妄言,只能罗列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1.古诗《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被历代无数读者所称赞,说是千古绝唱.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勾画出一幅秋郊夕照旅行图,意在抒发作者内心的哀愁.但诗中并未直白的叙述作者的愁思,然而一处处景物却在气氛上刻画出一种苍茫凄凉的意境.旅者那种思乡的愁绪,旅途的孤寂跃然纸上.从诗作中不难看出作者运用的是通过景物来衬托人物心情的方法.我们将这种写作方法归纳为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之一――景物衬托法.
2.古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后两句"夜籁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来."作者陆游在此并不像前两句那样直抒自己的爱国之情,而是将笔墨放到了自己做的一个梦上.梦中自己骑着身披铁甲的战马,踏着冰封的河面,雄赳赳气昂昂的奔赴杀场.此时的陆游已有六十八岁,年老力衰,但在梦中还记得上前线立功杀敌,一腔爱国热情,从一个梦境中充溢而出.作者在这儿通过梦境抒发了自己的爱国之情.我们将这种写法归纳为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之二――梦境展示法.
3.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描述的是诗人在饱受战乱流离之后,突然听到胜利消息的狂喜情态.诗中作者通过"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放歌""纵酒"等动态的描述,使我们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听到平叛胜利后的喜悦心情.我们把这种通过动作描写反映人物情感的写作方法归纳为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之三――动作暗示法.
4.古诗《咏鹅》作者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描绘了鹅的形体,从"曲颈"到"白毛"再到"红掌",抓住了部位的鲜艳色彩"白毛""红掌",还有神态动作"歌""浮""拨",把鹅在水中悠然自得地漂游的样子写得活灵活现,十分可爱,是一则描写小动物外形的很好的范文.通过诵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明白描写小动物的方法与规律是"按顺序,抓特点"写出它的与众不同之处.
在摸索中,我们还从古诗文中归纳总结出许许多多实用的写作方法.如:根据《早发白帝城》中诗句描述的长江水流之急,小船轻快的方法,归纳出可以进行外延的"无形事物有形衬"的写法;根据《鹿寨》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两个描写空山深林幽静的句子,归纳出"此处无声胜有声"的写法.另外还有"言情就写情,字字句句都含情","言情不体情,道是无情却有情"等根据古诗文归纳出来的方法.这些方法并没有针对整篇作文而提,而是针对于作文的细微之处,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地方,一法一诗,形成系列,进行训练.在从古诗文提炼方法时,教师必须注意重到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不求面面俱到,达到教学目的即可.这样长期训练,既教给了学生写作的方法,有使学生熟吟古诗文,无形之中提高了学生语言文字的素养.
三、吟诵理解,促进感悟
作文本质上的主观性、形象性、人文性决定了作文必然是感悟的、品味的、揣摩的、咀嚼的.因为在作文中有许多东西,学生已经领悟了其中的意思,但却说不出来,然而从学生的作文中却可以体现出来.正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注重到通过吟诵、理解、入诗境、悟诗情,促进学生对诗作意境的理解和写作方法的感悟,潜移默化
地指导学生作文.
如:人教版小语六年制教材第十单元的作文,要求学生写一篇记叙文,夸夸自己的爸爸或妈妈,选择一两件能表现爸爸或妈妈关心和爱护自己,让自己深受感动的事来写.这类题材可以说是一个写了千百遍的老题材,遇到这类题目学生的选材不外乎是妈妈送自己上医院,爸爸帮自己补功课之类老生常谈的材料,既无新意,也没有真情实感.其实,最能体现父母之爱的往往是些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甚至说是一幕场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怎样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新颖的事例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敬意是本次作文的关键.这些教师心里是明白和,但教师如果只一味的跟学生强调要选小事,找细节,学生没有感情,只知其表,不知其里,对究竟选什么样的小事,找什么样的细节不理解,恐怕是难以在选材上有所突破的.为促进学生感悟,我在这儿引入了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呤》一诗,通过吟诵理解,使学生明白这是一首赞颂母爱的千古佳作.作者孟郊一生穷困潦倒,与母亲相依为命.他最爱历名山大川,母爱对于孟郊这位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离别时的痛苦时刻.这首诗描述正是这种时刻,母亲为游子缝衣的普通场景,然而表现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歌颂的是天底下最伟大的母爱.语句朴实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但一片母爱的纯情却从普通的场景中冲溢而出,扣人心弦,催人泪下.通过诵读,学生一脸肃穆,很容易的领悟了本次作文选材应做到"小处落笔,大处着眼."也选出了精彩鲜活的材料:父母为了接送自己上学在风雪中成了一个雪人的情景;因自己晕船,不能进船舱睡觉,母亲不顾带病的身体抱着自己在甲板上坐了一宿;父亲因孩子考试不好,失手打了孩子,后悔得泪流满面;由于自己的顽皮,不安生,将脚伸入了自行车辐条被绞伤,而父亲却一个劲自责,说是他的不小心等等.在后来材料时,许多学生因激动,在叙述时流下了幸福、感激的泪水,学生之所以有这些表现,与学生的感悟和理解是不无关系的.
以 人生的选择 为话题 ,求好的题目??谢谢!
人生何处无考卷
十字路口
迷茫
望采纳谢谢
帮忙给推荐一些好的文章题目?谢谢了
《教学大纲》规定了学生必背的古诗文名篇,高
考也有名句名篇的默写.但对于考生来说,仅仅背诵名句名篇是不够的,还应该学会运用,让名句在自己的高考作文中熠熠闪光.
高考作文的分数由"基础等级"分和"发展等级"分合成.在"发展等级"中,有一项为"有文采",要求:"┄┄文句有意蕴.""文句有意蕴"即文句思想要深刻和凝重,文句要蕴蓄着深刻的哲理,或包含着历史的反思,或夹杂着几许幽默感.而"名句"多来自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思想和智慧的结晶,闪烁着灵感和诗意的光芒,散发着超越时空的魅力.它包括诗词、谚语、联语、俗语、座右铭、格言等等.
可见,熟练灵活运用名句会加强作文的可信性与说服力,对获得发展等级分无疑是大有裨益的.这种妙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 巧借古诗文拟题.
作文题目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篇文章的艺术魅力,它应该亮出考生的第一道的风采.巧用古诗文作标题,甚至是直接运用古诗文的原题目作标题会透出作者的智慧和内涵,大大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从而为作文获得高分打下基础.当然,任何拟标题的手法都必须以紧扣文章内容为第一要求.
如湖北省高考满分作文《感时花溅泪》、四川省高考优秀作文《只缘身在此山中》就 是巧用古诗文语句拟题;而甘肃高考满分作文《吊屈原赋》的标题则直接沿用西汉贾谊的《吊屈原赋》,2003年高考全国卷优秀作文《爱莲说》的标题直接引用周敦颐的《爱莲说》篇名.这些题目都为作文增辉不少.
二、引用古诗文扣题.
湖北省高考满分作文《感时花溅泪》开头一段是:" 我国诗人有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其实,这句诗正是就"景随情迁"的道理来说明对事物的认识和一个人的感情有很大关系.这里的引用既照应了题目,又引出了主题,一举两得,可谓妙矣.第三段中在写李清照生活安定时引用"兴尽晚回舟,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在写其饱受战争流离之苦、丧夫之恨时引用"载不动许多愁",可谓准确印证了主题.第五段为了印证"中国无数诗人无数美丽的诗篇却赋予了月亮以不朽的生命",引用王维的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张继的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李白的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苏轼的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可谓旁征博引,紧扣中心.第六段又引用了毛泽东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可谓妙笔生花,"万变"不离题意.
三、 运用古诗文结构全篇.
四川高考优秀作文《只缘身在此山中》,引用"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开头来引题,第三自然段又用"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论证观点,第五、第七两段更是巧妙串用:"记叙时,有人说:'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但他不局限于对于事实的描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由此折射出作者的智慧与宽大的胸怀,这无疑是对事物更深层次的认知.取得这样的认知,需要感情,阅读这样的认知,又何尝不需要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是何等的赞叹.'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又是何等的冷静与思辩.而当东坡先生再游于赤壁之时'盖将自其变者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又把思想提上了哲学的境界."文章结尾以"为了认知,就算'不识庐山真面目',又有何妨?"收笔.纵观全文,引用过半,但又引用得恰当而巧妙.
四、化用古诗文叙事抒情.
甘肃高考满分作文《吊屈原赋》化用欧阳修的《伶官传序》作文章的材料,仿用贾谊的《吊屈原赋》的形式成文;2003年高考全国卷优秀作文《爱莲说》一文,开头一段的"喜欢荷,喜欢她的淡淡清香,喜欢它的淡淡粉红,喜欢她的亭亭玉立,喜欢它的濯清莲而不妖,喜欢它的柔情似水……"间接引用和化用了周敦颐的《爱莲说》,全文的对莲的情感、对莲的品质的定位及对比手法也都仿用了《爱莲说》.这些准确而巧妙的化用或仿用,为文章能得满分增添了不可辩驳的说服力.
文采思维及表达技巧训练
一、分类联想巧设喻
1、自然类.
我们要表达"生活处处是美,美是多姿多彩的"这个话题,便可这样设喻:
美是游荡在寒冬中的几点残雪
美是漫步在蓝天上的几缕浮云
美是跳跃在湖面上的一抹斜阳
美是回荡在密林中的几声鸟鸣
在训练时我们可以先确定好一个角度,然后用一个合适的引导句,逐步增加难度,提高要求,必然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诗词类.
灿若星辰的古诗词是我们传统文化的宝库.以"生命"和"乐观"为例:
(1)引用古诗词.
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
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
生命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
生命就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
(2)化用古诗词.
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里的一行白鹭
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
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
乐观就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3、人文类.
如果能在比喻中注入文化含量与人文精神,那自然也就更有文采了.例如:
(1)名人+名事.
命运就是项羽英雄末路自刎乌江时的那一声仰天长叹.
命运就是屈原留在汨罗河畔的那一串串沉痛的叩问.
命运就是贝多芬在双耳失聪时指尖下所击出的那一曲曲悲壮的交响.
命运就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双目失明后写下的那一页页辉煌的华章.
(2)名人+名言+名德.
骨气就是孟子"富贵不能224,贫53不能移"的忠贞不渝.
骨气就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岸不羁.
骨气就是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的刚强不屈.
骨气就是叶挺"人的身躯怎能从狗的洞子爬出"的凛然不惧.
二、花叶相宜巧映衬
俗话说:"红花还要绿叶衬."借这个比方,文章中的一些中心句好似红花,一枝独艳稍嫌单调,如果能从其他角度铺排几句(绿叶)陪衬起来,就有韵味和风采了.
1、拨叶寻花——铺垫式.
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
绿荫把夏天的门推开 叶—铺垫句
硕果把秋天的门推开
飞雪把冬天的门推开
真诚把友谊的门推开 花—中心句
2、擎花携叶——牵引式.
生命因追求而美丽 花—中心句
生命中如果没有追求 叶—牵引句
就好像大地上没有群峰
就好像山川内没有了飞瀑
就好像河流里没有了浪花
三、纵横交错巧排比
1、层层深入法(纵式).
宽容的朋友一定情同手足
宽容的家庭一定幸福美满
宽容的民族一定强盛不衰
宽容的世界一定和平美丽
这样通过层层递进,造成语义上的不断深化,不仅有层次感,而且也很有力度,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
2、同类并列法(横式).
青春是一缕轻轻吟唱的和风
青春是一捧温暖明亮的阳光
青春是片片馥郁醉人的花瓣
青春是颗颗晶莹透亮的露珠
3、异类交叉法(交错式).
两袖清风是廉者的幸福
加官进爵是政客的幸福
生意兴隆是商人的幸福
春种秋收是农人的幸福
该例与同类并列的写法不同,每一个排比句所选取的角度都不一样,是一种异类交叉的手法,显得灵活多变,姿态万千,意蕴丰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