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瓦剌在今天什么地方
明朝瓦剌在今天的外蒙古一带.
明初对鞑靼用兵,使瓦剌首领猛哥帖木儿乘时而起.明成祖朱棣即皇帝位后,即派使臣告谕瓦剌部.永乐六年(1408)马哈木等遣使向明朝贡马请封.七年,其首领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分受明封为顺宁王、贤义王、安乐王.三王中马哈木势力最强.为争夺蒙古汗位,瓦剌与鞑靼部频繁争战,势力各有消长.
八年,明成祖北征,鞑靼势衰,瓦剌乘机南下.十年,攻杀鞑靼的本雅失里,进而南下攻明.十二年,明成祖北征瓦剌,直至土剌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图拉河).翌年,马哈木等贡马谢罪.不久马哈木死,传子脱懽.宣德九年(1434),脱懽袭杀鞑靼部的阿鲁台,正统初又杀贤义、安乐两王,统一蒙古帝国.他立元皇室后裔脱脱不花为可汗,自为丞相.正统四年(1439)脱懽死,子也先嗣,称太师淮王.至此,瓦
剌势力极盛.正统十四年,也先大举攻明,宦官王振挟英宗亲征,败于土木堡,明英宗被俘(见土木堡之变),也先直犯京师,但被于谦所却,只好与明讲和,送还英宗.此后,也先与脱脱不花间的矛盾加剧,也先恃强,杀脱脱不花,自己取而代之,日益骄横,景泰六年(1455)被杀.
女医明妃传最后如何打败瓦剌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十六日,明军主力在土木堡遭遇惨败,几乎全军覆没,明英宗也被俘,消息传到京城,皇宫上下惊慌一片.土木之变,使明王朝遇到严重的危机.危急之时时任兵部尚书的于谦加强战备.十八日,皇太后命郕王朱祁钰监国. 京城大官富户纷纷南逃,有的大臣也主张南迁.于谦、陈循、王直坚决反对,主张保卫京师为天下根本.于谦临危受命,任兵部尚书.朱祁钰九月六日即皇帝位,是为明代宗,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以明年为景泰元年.也先挟明英宗要挟明廷之计不逞,遂于十月率大军进犯北京.十月十一日瓦剌军抵北京城下,列阵西直门外,把明英宗放置在德胜门外空房内.十三日,于谦、石亨率军与瓦剌军战于德胜门外,瓦剌军大败.随后又转战至西直门进攻明军,也被明军击退.
瓦剌军不甘失败,又在彰义门组织进攻,明军佯装失利,瓦剌军追到土城,被潜伏在民居内的明军火枪手阻击,死伤无数,不得推进.加上天寒地冻,京师外围守军的奋力抵抗,到十一月八日,瓦剌军退出塞外,京师解严.
于谦和主战派官员领导和组织的京师保卫战,取得了胜利,粉碎了瓦剌军企图夺取北京的野心,明王朝转危为安.
鞑靼,瓦剌,兀良哈三卫
鞑靼,瓦剌,兀良哈三卫(朵颜三卫)三部 明朝政府均没有在历史文献中记录 明朝曾经记录过但后来在靖难中被焚毁
明朝怎么强大,为什么打不过瓦剌.
土木堡之变:英宗偏信王振,一意孤行,执意亲征.英宗和王振率50余万大军从北京出发,由于组织不当,一切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随征的文武大臣却不使参预军政事务,军内自相惊乱,又中瓦剌诱敌之策.导致失败.
北京保卫战,于谦等股肱之臣拥景帝为皇,掉粮遣将守卫北京,京师兵精粮足,人心稍安.皇帝令于谦全权负责北京防务,君臣合一,主将精通韬略,将士有破釜沉舟的气概,让22万哀兵胜瓦剌骄兵.
两次对比可见,可见君臣之别才是两次战争胜负的关键(个人认为).
明英宗曾被当时的少数民族瓦剌俘虏过吗?后来是如何被放回来的?
瓦剌是蒙古的一支 在土木之变中俘虏了明英宗 明朝立他的弟弟为明代宗
后来瓦剌首领也先进攻北京 被于谦打的大败 双方讲和 明英宗被放回 发动南门之变 重登帝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