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理解具体解题技巧有哪些
以个人经验来看,做现代文阅读可以先读题目,用笔在重点词语下面做标记,然后读略读原文,读到重点内容的时候要用笔画下来.最后对照问题和原文,按照题目顺序在原文找答案,一般答案顺序和题目顺序是相对应的.
做阅读题目时,可以看分值是多少,然后看采分点写答案,看答几条合适,最好答案能答在点子上.一般阅读题答案都能在原文中找到,最多也只会有一个左右不能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题目,所以大家可以放心答题.答阅读题目时要善于总结,有的答案可能分散在几段中,所以找点很重要.
高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PS:你有邮箱吗?由于我的文档很长,百度这里发不下了,所以你需要的话,请给我邮箱,我发过去.下面我只发散文和小说的答题技巧.
高中现代文阅读散文答题技巧
表达技巧分类:
1.表达方式
①叙述的技巧:
插叙: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
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还没考过)
②描写的技巧:
描写的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侧面描写(烘托):以特征相似或相反的另一事物作正衬或反衬,能突出要表现的事物.
正面描写:渲染:浓墨重彩的描绘能感染读者;白描:简练勾勒,生动传神.
景物、环境描写:突出环境特点,烘托人物,渲染氛围,烘托主题.
细节描写、心理描写:使人物形象103,增强感染力.
③叙述人称的技巧: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能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以往考查频繁,现在几乎不考)
④议论的技巧.在开头或结尾往往是文章的主旨;在中间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
⑤抒情技巧: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在开头能定文章基调;在结尾能升华主题.
2.表现手法
衬托,以描述的环境、气氛等烘托主体人事物,突现中心,表达强烈感情.
铺垫,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进行的环境、情绪、气氛等描写的造势.
对比,在两种互相对立事物的比较中突出主体,凸显正面,使形象鲜明.
渲染,以浓墨重彩的描绘营造氛围,为行文设铺垫,凸显人物性格,增强感染力.
象征,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还可使要表达的意思含蓄、深刻.
托物言志,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深刻生动地表现深层含义.
联想想象,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可使文章内容更丰富,形象更103、生动.
抑扬结合,为褒先贬,为损先扬,鲜明对照和强烈反差,收到特殊效果.
以小见大,即从平凡细微的事情中反映重大的主题,可突出中心,有强烈的震撼力.
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或人物的性格,更集中地揭示主旨.
3.修辞技巧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反问、反复、设问.考查最多的是比喻、拟人、排比.
比喻,能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拟人,能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排比,能强烈表达思想感情.议论,能增加语势,说理更透彻;抒情,可淋漓尽致.
4.布局谋篇技巧
承上启下→总领全文→引起下文→过渡自然→前后呼应→伏笔照应→制造悬念→照应开头→总结上文→卒章明志→详略主次.
文章或段落开头――①总领全文;②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③为下文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④营造氛围,奠定感情基调;⑤制造悬念.
文章或段落中间――①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前后呼应;③为下文作铺垫、引起下文;④照应上文,转换话题.
文章或段落结尾-―①升华感情;②深化主题;③总结上文;④卒章显志,点明主题;⑤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首尾圆合;⑥言已尽而意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
题目在文中的作用-- -- 一是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二是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三是点明主题.
5.答案表述的技巧——截、改、写
1、截.截是指题目答案就是原文的某一句话、某一个词,我们只要原原本本把它移出来或裁出来,按规定写进答题处就可以了.
2、改.改就是我们在找出题目答案所在的语句后,由于语句在长不合书写要求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杂乱信息,需要加以改造,这时要求根据题意,选出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表述.
3、写.有些阅读题答案在原文语句中找不到,需要我们整体把握段前篇或全面理解上下文语境才能悟出答案.这样的题目要求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答案意旨表达出来.做这类题目,答案书写要严格遵守第一点谈及的三原则,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句表达.
答 题 方 法 和 技 巧
粗读 定内容 叙事抒情 写情抒情 说理议事 借物抒情
定文体 散文 小说
精读 定结构(线索、结构)
定中心(文章主旨)
定特点 写景抒情 借物抒情 托物说理(借物说理、借人说理、借话题说理)
答题 审题干,定区位 抓语词,定重点 多联想,定答案
解题步骤
(一)明确内容
对所给阅读材料进行总体浏览,主要阅读文章的题目、开头、结尾及每一段的开头与结尾,心中略有一个文章的整体的了解.确定所给材料是写社会人生的哪个方面的,是抒发人生情感方面的,还是讨论文艺问题的;是重在叙事抒情、写景抒情.托物抒情,还是重
在说理议事、追溯缘由、辨明真伪的.
(二)快速读懂
快速读懂的一个有效方法:理清思路,归纳勾连,浓缩成文
第一步:化整为零,标画圈点
以自然段落为单位,标画圈点领起句段、过渡句段,标志事件阶段过程的时间词,标志段落之间语意因果、转折、并列的关联词,标志层次的总分词语,段落间的指代词,段落中心句,表达主旨的议论抒情句段.
第二步:化零为整,合并提取
合并,对总分段落、前后因果段落、前后并列段落合并归纳,形成几个层次.
提取,以层次为单位,提取主58容.一般截取原文语句加以组合.
第三步:连缀添加,勾连成文
把标画圈点和提取的文字进行前后勾连,适当添加关联词,形成一篇逻辑较为通顺的简易小短文(原文本的浓缩版).至此,思路和文意一般都会水落石出.
(三)准确解题
1.梳理思路类试题
答题规范格式:三个句子与全文的关系,领起的内容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答题规范格式:文章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答题提示:解答这类题,必须读懂,准确切分全文层次.这类题答案是各层意概括.
2.内容要点概括类试题
第一种类型:要求概括全文内容要点概括
答题提示:解这类题,要对全文的段落层次进行切分,把全文看作是一个大因果复句,在"果"前面寻找多个原因.这类题跨度涉及全文,答题时思维视界要笼罩全篇.
第二种类型:要求对局部文段进行要点概括
答题提示:这类题需要合理切分段内层次,这要借助复句知识.
3.表达技巧类试题
第一种类型:要求对含有修辞和表现手法句段的表达作用进行分析理解
答题提示:一要明确回答运用何种表达技巧;二要揭示作品运用这种表达技巧表达了怎样的内容;三要阐述运用这种表达技巧的表达作用和好处.
答题规范格式:运用什么技法+表达什么内容(突出了什么事物的何种特点)+达到怎样的效果(表达了作者的何种思想情感)
第二种类型:要求分析景物描写语句的作用(与前一类型有交叉)
答题提示:此类试题答题要考虑四个要素:一是景物本身的自然环境特征;二是对人物的烘托作用;三是对社会环境的暗示(这一点要视情况而定);四是在结构上为下文铺垫.
答题规范格式:此处景物描写渲染(烘托、衬托)了某种环境的……特点(氛围、意境),表现了人物的……情绪(心理),为下文写……作铺垫.
第三种类型:要求明确文章开头段落的安排用意(前面已经从理清全文思路的角度分析过)
答题提示:因开头是先言其他,再引出主58容,答题要考虑四点:一与文题是否照应;二是否自然引出下文,为下文铺垫;三与结尾是否照应;四与主58容是否形成正衬或反衬.
答题规范格式:开头点题(照应文题,或首尾呼应),自然引出下文,为下文叙写……事(人、物)作铺垫,使行文自然巧妙.或:与下文写……作对比,从而突出……
第四种类型:要求明确文章中间某处(段)的写作用意
答题提示:因相应文字在文中或段中,作用要考虑三点:一要明确文字本身要表达的内容;二要考虑它与前后文之间的结构关系(一般为承上启下,前后呼应);三要考虑与主58容的关系(一般为因果、反衬、对比等关系)
答题规范格式:文字本身要表达的内容+结构作用+相关结构作用的文本内容分析.
4.探究题
第一种类型:文本探究类
比较近年来高考散文文本的选择,都是有文化内涵、有较高文学品位的散文.文本价值取向,或是揭示积极健康的人生感悟,或彰显真善美,或凸显时代思考,或对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作深层思考.这是考生必须要达到的阅读认识高度,文本探究往往就此设题.
答题提示:从题型看,命题者主要还是依据文本主题内涵或写作意图来做文章,这类探究题要求学生必须准确把握主旨并进而把握作者写作用意,否则就无法完成答题要求.从两题的答案看,既不能脱离原文,而由无法在原文中直接截取答案,都需要考生作抽象概括.
第二种类型:个性解读类
这种题型命题人往往要求考生依据文本作者的观点、态度、价值观,并联系自身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见解.山东高考此类探究题较多.
答题提示:个性解读不能脱离文本随意发挥,一定要尊重文本;不能只是原文摘取词句;要有健康的积极的价值观.
答题规范格式:亮观点(总)--扣文本(分)--联实际(分)--下结论(总)
第三种类型:写作启发类
答题提示:平时要积累一些写作技法,并有一定的认识能力;要能准确判断文中使用了何种突出的写作特色;要能联系平时作文实践谈感受.
答题规范格式:明确指出某种写作技法+写作技法理论阐释+文本技法举例
[解析]
第一步:定内容,定文体
1.定内容.题目——《江南的冬景》,读开头、结尾以及中间各段的开头结尾部分,可知这篇文章正如题目,写的是江南的冬景.读作者——郁达夫,联想学过的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从而略推本文的风格.
2.定文体.以上的分析,可以基本确定,这篇文章是一篇写景的散文,在下一步的研读中,就要注意体会江南的冬景有什么特点,从而确定作者的感情,即文章的主旨.
第二步:定结构、定中心、定特点
3.定结构.本文的题目是"江南的冬景",开头写的却是北国的冬景,接着写江南的冬景之美,从地质到河港到一天中冬景的变化.即:北国之冬景——江南的冬景:地质,河港,一天中冬景的变化.
4.定中心.文章中并无直接地抒发感情的句子,但从作者对景色的描写中,能够体会出作者对江南的冬景的喜爱之情,联系《故都的秋》的描写手法,可知这种喜爱之情就是文章的主旨.
5.定特点.文章借景抒情,完全把情融于景中,这就是本文的特点.
第三步:审题干、定区位;抓语词、定重点;多联想、定答案
高考现代文阅读小说答题技巧阅读及解答小说的具体分析如下:
分析人物形象 ①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这些题型,一般可以从四个方面揣摩:
①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
影响着人物的性格;②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③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
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④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人物形象描写的方法.
?①直接表现:肖像、语言(对话/独白)、动作、心理、细节.
?②间接表现(侧面描写):如正衬、反衬等.
▲概括人物形象万能公式:总体所处的社会阶层+具体性格特点+文中哪些信息体现这一特点.(举例)+阐析(文中信息与人物性格建立联系.)
答题规范格式:情感概括关键词+结合文本阐释
理清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的把握.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以下三种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215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答题规范格式:文字本身表达的内容+与下文相关的情节+结构作用.
分析典型环境:
分析环境描写是全面理解小说的重要环节.环境是形194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分析环境,要连带写景的部分一起分析.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面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五方面进行思考: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⑤推动情节的发展.
答题规范格式:1、概括人物性格特征;2、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即"人物性格(关键词)+简析"
小说的主题
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主题是小说的灵魂,分析小说的主题时,一要从人物、情节、环境出发,进行认真的考察.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①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②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③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正面描写(语言肖像动作心理描写)、侧面描写(环境景物)、细节描写、象征、托物言志、对比、衬托、铺垫、伏笔、照应、悬念、欲扬先抑等; 答题规范格式:阅读文本-分析情节-分析环境-分析语言-挖掘主题
场面描写(人物活动的舞台)
?作用:暗示主题/烘托人物/渲染气氛/推动情节.
小说的语言(有表现力、感染力)
?①描写要如见其人、如听其言、令读者仿佛亲临其境.
?②人物语言个性化,即显示性格.
?③叙述语言要简洁、传神.
?④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含蓄耐人寻味等??小说的开头的作用:
①引起读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小说的结尾的作用:
结构上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高中语文阅读技巧和赏析技巧
高考散文阅读题的测试要求与解题技巧
近年来,随着高考语文试卷文学性的强化,散文这种文体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许多感情真挚、文学色彩浓郁、富有时代气息的散文佳作都成了命题者的首选材料.从1998年高考开始,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类连续六年考的都是散文,题型变化不大,难度逐步降低.但从学生的解题情况看,得分率普遍较低,结果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不外有两个方面:一是高考散文阅读题的测试要求,学生并不完全明确,以致训练无的放矢;一是高考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学生未能熟练掌握,以致解题跟着感觉.针对这些情况,笔者试图结合近几年的高考散文阅读题,谈谈此类试题的测试要求与解题技巧.
高考散文阅读题的测试要求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要求学生"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并提出"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等三项九条具体的测试要求.散文阅读属文学作品阅读,它在高考测试中究竟有哪些具体要求呢?请看最近三年高考散文阅读有关试题.
2003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2题(题略):A项考查学生把握文章思路和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其他四项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2002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2题(题略):既考查学生对文章中心意思和主要内容的分析归纳能力,又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2001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4题(题略):不仅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语言和表示技巧的初步鉴赏能力,还考查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仅仅观察这些散文阅读赏析题,就可以发现,高考测试除了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外,还要考查学生初步鉴赏评价的能力."理解"和"分析综合"包括七条具体要求,是阅读方面基本的能力要求,能力层级分别属于B级和C级.而"鉴赏评价"包括两条具体要求,要求学生能对所给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评说,对其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进行初步赏析.这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较高的一种能力要求,能力层次属于E级.学生明确了以上这些要求,在平时的复习训练中就应该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拓展散文阅读,有意识地提高"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的能力.
高考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表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若能抓住散文自身的特点来思考有关的测试要求,散文阅读题的解答还是有技巧可言的.
一、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
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神",指文章的主旨,即贯穿文章始终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散文的材料虽散,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必须围绕作者的思想感情展开.因此,阅读散文,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宏观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从而读懂作者的感悟,领会文章的主旨.高考试卷中的散文阅读几乎每年都有这方面的命题.
例如2002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1题:俞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鼓琴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但作者为什么还要"唐突地劝慰他"?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话说知音》这篇散文是以作者对知音的独特感悟为主旨的.作者崇敬伯牙子期的高尚友谊,但对伯牙因子期的不在而不再弹琴的做法不以为然.他认为,伯牙依旧应该演奏出那"震撼人们灵魂的""美丽动人的乐曲",并"熏陶"出更多的"知音".再说,伯牙高超的演技来之不易,怎能因子期的不在而轻易放弃呢?因此,本题的答案为:(1)知音越多越好,俞伯牙不能因为失去钟子期而不去寻求更多的知音.(2)千辛万苦学得的技艺不应轻易放弃,艺术的追求必须不懈地坚持下去.
二、深入分析文章的思路.
叶圣陶先生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散文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在作品中的,作品的结构就是它的思路的具体展现.高考试题常常通过对作品的结构进行设题,考查学生对作品的思路的把握能力.阅读散文,要善于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更要把握文章的脉络.
例如1998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1题: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写到看见玉簪花开,"先是一惊,随即怅然",(1)作者为什么吃惊?(2)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怅然?
要解答这两个问题,必须结合上下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作者为什么看到玉簪花"探出头来"就吃惊呢?该句后面用"先是"作标志,对其作了回答,那就是"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至于"怅然"的原因,第五段末的"让人心里警惕着"和第六段中"总是在不安的焦虑中"提示了作者的思路,稍加归纳整理,可得答案"收获季节还两手空空".
三、仔细品味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描写细腻,表达深刻,内涵丰富.高考散文阅读命题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对散文中负载信息量大、内容含蓄、意义深刻、表现力强的语言进行鉴赏.鉴赏散文的语言,只有联系文章的主旨,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细加品味、揣摩,才能正确理解其中的含义.这也是阅读散文的基础.
例如2001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1题:作者开头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义最深的动作."请根据文意,写出"开门"和"关门"的含义.
《门》这篇散文赋予"门"以象征意义,写出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要解答"开门"和"关
门"的含义,就必须通观全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找出相关的信息.文中说"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着一个结束",据此可以直接概括出"关门的含义是意味着一个结束".而关于"开门"的含义,相关的句子很多,如"它包含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繁琐仪式的一种新形式","它包含着人间至乐的最高闪现,即使在悲伤之际,一扇门的开启也许会带来安慰……",但归纳起来,"开门"的最主要的含义是"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发展".
四、正确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
散文的写作,一般都很讲究表现手法的恰当运用,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烘托对比、虚实相生、象征手法、修辞技法等等,这些手法的巧妙运用,常使作品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鲜明突出.高考试题通过对这些技巧的鉴赏,可以直接透视学生的阅读品位.所以,阅读散文还要注意鉴赏常见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
例如2000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2题: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第六段的结尾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
这道题就是考查学生对散文表达技巧的初步鉴赏的.《长城》这篇散文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在于将长城拟人化,便于作者直接与长城对话,便于作者抒发感情.至于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是因为"它"之前说的是"由是人们发现:边墙是屏障,紫塞不再嶔奇",这里变换了视角,是通过人的眼光来看长城,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所以这种变换是自然而然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五、精心组织符合要求的答案.
高考散文阅读试题,一直以主观性测试为主,题型基本不变,每年只在所考查的知识点上略有不同.从试题的要求和要求回答的问题看,难度在逐步降低,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多数问题的答案在原文中都有照应、有暗示,甚至直接暗示.这就告诉我们,回答问题要善于从原文中抽取关键语句,并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适当整合,这样才有可能写出精练确切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例如2003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1题: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此题重点考查学生散文阅读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首先要能从原文第一段中找出"乡土情结"的定义:"每个人的心里……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第二步要能提炼出海外游子与乡土情结关系的几点交叉:一个是离开故乡的"时间因素",一个是海外的"空间阻隔",一个是对故乡思恋感情的"久而弥笃".这就是答案中的第二点:"具体说明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不过,要写出答案中的另外两点,还必须考虑结构、主题等方面的情况.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语文阅读理解在语文教学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学生日常获取知识、信息重要方法,也是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和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必备技能.阅读理解关键是掌握解题的正确的方法,只有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任何阅读理解方面的题目应该都难不住同学的.
常用阅读理解答题方法
一般可以概括为下列六个步骤:
看标题信息,揣摩记叙类型;
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挖中心思想,理解作品意义;
析表现手法,以供习作借鉴.
总结多年的经验,在考场上遇到阅读理解类的考试题,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较为快捷有效,当然这个程序不光指记叙文阅读,对其他文体的阅读也适用.具体过程是:阅读理解题目——阅读文章——看清文章后面的试题——按试题要求回头有重点地再看原文——答题.
一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脉络.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二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再去浏览所设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
三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有些试题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这时就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回答问题.
四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有些试题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寻求完美的答案.空
五组织语言规范答题,认真书写.答案基本考虑成熟之后,还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语言.语言简洁明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啰嗦重复,不得要领,往往会出力不讨好.图
从长远角度考虑,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一时之功.它需要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多关注最新信息,多阅读名家名著,开阔视野,增加实践,培养对语言的品评、赏析、感悟的能力,培养学习语文、陶冶性情的兴趣,在多读深思中进入学习语文的崭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