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目相待"的含义
刮目相待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73:『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7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刮目相待:形容刷新眼光,对人改变旧的看法.
"刮目相待"和"吴下阿蒙"分别是什么意思
刮目相待
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出于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孙权劝学》)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吴下阿蒙
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
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
比喻人学识尚浅.现在多用于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学识大进,地位由低攀高,从贫穷到富有.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是什么意思?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朝代:三国
吕蒙是东吴的一员战将,但有武无文,孙权就对他说:「如今你是掌管大事的国家要人,应当学些文化以开心智.」为了让吕蒙有效学习,孙权还给他开了书单,有《孙子》、《六韬》、《左传》、《国语》,还有一些其他的史书.从此,吕蒙便开始看书,并且非常努力,他读书越来越多,有的书连当时的儒生也没读过.有一次,鲁肃到陆口接替周瑜,路过吕蒙的军营,和他一起聊天.他惊奇的发现,吕蒙的学问大长,自己常常被他问住.鲁肃拍着吕蒙的肩膀说:「我总认为你不过只有武略罢了,今天看来,弟学识渊博,再不是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呀!」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男儿相别三天,就应另眼看待,极言进步之速.《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南朝宋裴松之注:"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73:'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7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参见"吴下阿蒙"条.
参考资料:
翻译刮目相待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南朝·宋·裴松之注:"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解释:指别人已有进步,当另眼相看.
成语故事:三国时代东吴的吕蒙,可说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周瑜死后,他继任东吴的都督.设计
击败了蜀汉的关羽,派部将潘璋把关羽杀死后,不久地也死去.
吕蒙本来是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学识.鲁肃见了他,觉得没有什
么可取的地方,后来,鲁肃再遇见他时,看见他和从前完全不同,是那样威武,踉他谈起军
事问题来,显得很有知识,使鲁肃觉得很惊异.便笑着对位开玩笑说:
"现在,你的学识这么好,既英勇,又有如谋,再也不是吴下的阿蒙了."
吕蒙答道:
"人别后三天,就该另眼看待呀!"吕蒙的话,原文是"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后来的人,便用"士别三日"这句话,来称赞人离开后不久,进步很快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