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戈待旦的故事出自于哪里?
"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旧唐书·郑畋传》
" 畋 谬领藩垣,荣兼将相,每枕戈而待旦,常泣血以忘餐."
《四朝闻见录·张史和战异议》
兵器为枕,以待天明.指时刻警惕,准备作战,连睡觉时也不放松戒备,随时准备着杀敌.形容杀敌报国心切.
枕戈待旦在古代有哪些应用实例
【成语】: 枕戈待旦 【拼音】: zhěn gē dài dàn
【解释】: 戈:古代的一种兵器;旦:早晨.意思是立志杀敌,枕着武器睡觉等天亮.形容时刻准备作战,.
【成语故事】:
西晋的时候有两位有名的将军,一个叫祖逖,一个叫刘琨.
他们年轻的时候,常常在一起,互相勉励,决心为国家效力.夜里他们睡在一个床上,同盖一条被子,一听到鸡叫,就赶忙起来,跑到庭院里舞剑(闻鸡起舞).
后来,祖逖当上了将军,领兵北伐,收复了一些失掉的地方.刘琨得知非常兴奋,他给亲戚朋友写信说:"我时刻准备去砍掉敌人的头颅,常常担心祖逖走到我前边去了,每天都是枕着武器在等待天亮(枕戈待旦)!"
由这段历史产生了两个成语"闻鸡起舞"与"枕戈待旦"."闻"是听到;"舞"是舞剑."闻鸡起舞"是听到鸡叫声就起来舞剑,后来常用它比喻立志为国出力的人的爱国热情和行动."戈"是古代的一种武器;"旦"是天明."枕戈待旦"是枕着武器睡觉,等待天明.现在用它比喻警惕性极高,随时准备打击敌人,也常用来比喻杀敌报国的急切心情.
枕戈待旦和秣马厉兵的区别
枕戈待旦意思是:立志杀敌,枕着武器睡觉等天亮.形容时刻准备作战.
《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秣马厉兵的意思是:
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出自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待旦的战争状况比后者要紧迫很多的,随时都可能是开战.后者只是一种准备状态,一种预防状态.
扩展资料:
(一)秣马厉兵:
【拼音】mò mǎ lì bīng
【解释】厉:磨("厉",古同"砺").兵:兵器;秣:喂养;3马匹,磨快兵器.指准备作战或比赛.也作"厉兵秣马"
【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示例】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八回:"搜阅车乘,补益士卒,秣马厉兵,修阵固列,鸡鸣饱食,决一死战,何畏乎楚?"
【例句】中国人民解放军厉兵秣马,随时准备来消灭来犯的敌人.
【同义词】厉兵秣马
(二)枕戈待旦:
【拼音】 zhěn gē dài dàn
【解释】 戈:古代的一种兵器;旦:早晨.意思是立志杀敌,枕着武器睡觉等天亮.形容时刻准备作战.
【示例】我先前只知道武将大抵通文,当"~"的时候,就会做骈体电报,这回才明白虽是文官,也有深谙韬略的了.(鲁迅《准风月谈·冲》)
【同义词】枕戈坐甲??? 枕戈以待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枕戈待旦搜狗百科:秣马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