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为下文提出更甚的事情作衬托,译作"还" "尚且"常与"何况""而况"相呼应,表递进.如:
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淮南子?人间》)
夫禽兽之愚,而不可妄致也,而况于火食之民乎?(尸子《明堂》)
2、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通"尔",一般作定语,译作"你的",也可作主语,译作"你".如: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②若欲死而父, 即前斗.《书博鸡者事》③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④余知而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3、通"如":好像,如同.如: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
已]罢了.复音虚词,表示"限止",语气助词.例: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 尺而已.(《口技》)
[而后]才,方才.例:①三月而后成.②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师表》)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例: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庖丁解牛》)
二、【何】
1、疑问代词
(1)单独用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带有语气助词 "哉""也".译作"为什么"
"什么原因".如: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2)用作前置的宾语,问处所或事物,译作"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如: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大王来何203?(《鸿门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