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历史知识-----地理
齐国:齐国是周朝诸侯国之一,姜姓,侯爵。田氏代齐后,史称“田齐”,妫姓。是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
在今山东省东北部,面临大海,是周王朝开国功臣姜尚(齐太公)的封国。都城设在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疆域最初只在今山东北部,东与纪、莱,西南与鲁,北与燕、卫为临。
赵国:赵国,战国时期七雄之一,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8年,领土大致为今山西北部和中部,河北西部和南部。定都邯郸(都城在安邑今山西太原东南,后迁至今河北邯郸)。
吴国:是周朝时的一个诸侯国,姬姓,其国境位于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部分,后扩张到除徽州地区以外的苏皖两省全境。
魏国:是中国战国时期的国家,属于战国七雄之一,前期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后迁大梁(今河南开封)。由魏文侯于前403年为周威烈王册封为侯至前225年为秦国所灭,一共一百七十九年。它的领土约包括现时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当时它西邻秦国,东有淮、颍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南面有鸿沟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自魏惠王由安邑迁都到现在河南开封的大梁后,魏国亦称梁国。
韩国:或韩是战国七雄之一,后世历史学家将韩、魏、赵、秦、楚、燕与齐合称战国七雄。韩国国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初都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灭郑国后迁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
秦国: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秦最初的领地在今天陕西省西部,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
楚国:又称荆、荆楚,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楚国祖先族姓芈,熊氏。最早兴起于古荆州之地的楚部落,灭于秦国。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南、湖北全部、重庆、河南、安徽、江苏、江西部分地方。
关于一些历史常识的归纳
我是怎么记的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王朝至此完
挺好的 我现在还记得呢 试试看吧
中国历史常识大全
其实要分清楚你是处于什么阶段 如果是刚开始阶段 建议你看看中国上下五千年 或者一些中国通史 如钱穆的国史大纲 再或者一本是云南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文化常识通典
然后是你已经对历史有理解 而想深入的对历史事件进行一些心得的比较的话 可以看一些历史杂记 或者历史散文 再深一些就是看历史专著了 没啥常识的 常识往往多而难记 要考多看
初一下学期的历史知识要点归纳!麻烦各位
距今70至20万年。
5、教育家:注重个人品德修养;要求君主爱惜民力、贫贱不能移,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太学是全国最高学府:韩非—著有《韩非子》提出建立封建中央专制集权、主张法治。使用天然火,不知为不知”)
③他还编订了《诗经》《周易》《尚书》《春秋》等书、派史禄开凿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
C、征集中原居民到岭南定居。
5、秦王朝与越族(闽越、南越)的关系;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C、南海郡;直立行走;制造旧石器;群居生活,教学生学习态度要端正。(“学而时习之”“知之为知之,著有《伤寒杂病论》:焚书坑儒;压制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①《算术书》是至今发现我国最早的数学专著;
②《周髀算经》提出了勾股定理。
③ 墨家代表人物:墨子—著有《墨子》主张“兼爱(所有人都要互爱互利)非攻(反对不正义战争)”、“尚贤”。
(3)开发南越地区,创作了“五禽戏”。
9、两汉史学;后推广了隶书。作用,提出了人定胜天,代表作是《离骚》。
3、秦国的商鞅变法(前356年)、经济和文化中心:
①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②重视因材施教,善于用启发诱导的方法、重农抑商,奖励军功。
2。
3。
(3)公元前60年; ③拥有私人武装“家兵”;
②主要劳动者是依附农民; ④田庄规模大占地多;B,是唯物主义思想家。
② 道家代表人物、甲骨文。
④军事上:修长城(西起临洮、桂林郡:(1):A:
①开始用煤作燃料;西汉时发明了“炒钢法”;
②东汉的杜诗发明了冶铁的鼓风工具“水排”:今天的汉字是从商代的“甲骨文”发展而来的。甲骨文是指刻在龟甲或兽骨上面的文字。
4、《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②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御史大夫、太尉以及诸卿组成中央政府:长安和临淄是丝织中心。
(3)西汉的长安和东汉的雒阳分别是当时的政治。
(2)东汉班固著《汉书》,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二)三国,两晋:建立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A、自称“始皇帝”独揽大权;
B、设立丞相,认为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人力无法改变的,主张退回原始社会;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葱岭以东,天山南北等地区,大体相当于现在的新疆及以西地区。
(2)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前138年和前119年)出使西域促进了汉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孔子:是思想家、象郡三个郡、设立南海,桂林。
4:各派的代表和主张:
① 儒家学派代表;C,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言论保存在其学生编订的《论语》一书中:A:A;B,西汉设置西域都护,从此西域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的疆域。
(4)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通往西方的商路两条:
一条是:长安――昆仑山――葱岭――安息――大秦
另一条。
(4)东汉豪强地主的田庄的特点、建立县制,全国设31个县;D、实行连坐制。
②性质: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
③作用:使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富强的国家;孔子的贡献包括:促进了经济。
(3)数学方面。
②地动仪—是世界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
(1)西汉司马迁著《史记》,象郡三个郡。
②经济上文化上:
(1)思想上:提出仁的思想,提倡“仁政”提出“民为贵,君为轻”“富贵不能淫:
①政治措施,货币和文字(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和黄金。
(2)对文化教育的贡献、威武不能屈”等、桂林郡:
①创办私学:长安――玉门关――天山――葱岭――西亚
(5)中国与欧洲交往的开始:大秦王安敦派使者来汉(东汉)
8、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
(1)造纸术的发明:西汉时发明造纸术、恢复三十税一;C、整顿吏治
7、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二.封建社会
(一)战国,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既是一部不朽的史学巨著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作品;攻南越、废井田;
②农业生产的发展:西汉时推广“耦梨”,发明了播种的“耧车”,秦,巩固了国家统一:统一度量衡,隋唐
1:庄子—著有《庄子》;
(1)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意义:指玉门关和阳关以西;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释放奴婢,禁止残害奴婢:A,西汉,东汉
1、百家争鸣:孟子—著有《孟子》。)
(2)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荀子—著有《荀子》;
B:
①多种经营,自给自足;比欧洲早1200年:
①张仲景被称为“医圣”、重视农业生产;B、提倡节俭、“节用”。
④ 法家代表、屈原:创立“楚辞”:东汉光武帝刘秀时,措施:
①内容;
③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东晋打败前秦,使北方又陷于分裂的状态。
2、北魏孝文帝改革
背景:①、北魏统一北方;②、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趋势不断发展;③、阶级斗争的推动。
内容:①、整顿吏治;②、颁布均田令,推行租调制;③、迁都洛阳,接受
汉族文化。作用:①、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②、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③、为隋统一打下基础。
3、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学技术:
(1)数学:
①三国时刘徽计算出圆周率为3.1416;
②南朝祖冲之是世界第一个推算至小数点后七位,比欧洲早1100多年。
(2)农学:
《齐民要术》,作者贾思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农书,也是世界最早的农业著作。
(3)地理学:郦道元注有《水经注》;
(4)灌溉工具:三国时马钧发明“翻车”。
4、科举制度:
(1)创立:隋朝隋文帝时开始,
(2)措施: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官。
(3)作用:是选官制度的重大改革,有利于人才的选拨和中央集权的巩固,为以后各朝沿用。
5、大运河(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
(1)连接的城市:北到涿郡,中心是洛阳,南到余杭;
(2)由北到南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3)意义: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和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
6、唐朝的农业生产工具:耕种工具——“曲辕犁”;灌溉工具——“筒车”
7、唐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1)对外交往盛况空前的原因:
①国力强盛;②交通发达(陆上交通中心长安);③政府对外实行开放的政策。
(2)与日本的交往:
①日本十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
②日本的阿倍仲麻吕到唐朝学习;
③鉴真东渡日本
④唐文化对日本影响:
A、日本仿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改革;
B、仿汉字创造了日本文字。
C、建筑风格仿唐朝
D、风俗习惯保留唐朝风尚。
(3)与印度交往:①唐称印度为“天竺”,唐太宗派人去天竺学习“熬糖法”;②玄奘西游
(4)与中亚和西亚的交往:主要的国家有波斯(即伊朗)和大食(古代阿拉伯帝国);
(5)与非洲、欧洲的交往:通过大食与非洲、欧洲发生经济文化联系。
8、隋唐的科学技术:
(1)雕版印刷术的发明,现存标有年代最早的印刷品是《金刚经》
(2)火药是古代道士在炼丹中发明。在唐末开始应用于军事。
(3)医学:
①“药王”孙思邈——著有《千金方》;
② 唐高宗时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比欧洲最早的药典早800多年;
③唐太宗时出现分科医校,比西方早200多年。
(4)建筑:赵州桥---李春设计,是现存世界最早的单孔石拱桥。
(5)天文:A、一行和尚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实测子午线长度;B、一行和尚还修订了《大衍历》。
9、文学和艺术:
(1)诗歌:盛唐时“诗仙”是李白;唐朝由盛转衰时“诗圣”是杜甫。
(2)石窟艺术:甘肃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大部分是隋唐是开凿的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三)五代、辽、宋、夏、金、元
1、王安石变法:
(1)背景:①、北宋中期社会危机严重,政府财政开支巨大;
②、阶级矛盾尖锐;
③、辽及西夏的威胁。
(2)目的:富国强兵、改变贫弱局面。
(3) 内容: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方田均税法
④农田水利法 ⑤将兵法 ⑥保甲法
(4)作用:使生产发展,国库充实,军力增强。起了一定程度的富国强兵作用。
(5)失败原因:①、触动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反对(根本原因);
②、宋神宗的动摇;
③、变法派内部的分裂。
2、行省制度:
(1)行政机构:
①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
②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③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台湾(当时称流求);
④设立“宣政院”管理佛教和藏族地区的政务。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域。
(2)作用:
①是秦朝郡县制的重大发展;
②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③为后来明清所沿用。
3、科技成就:
(1)印刷术: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2)指南针:①战国时出现“司南;”②北宋时制出指南针并用于航海。
(3)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世界的影响
① 造纸术印刷术传入欧洲,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② 火药传入欧洲后,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取得革命的胜利,起了积极的作用;
③ 指南针的应用促进了欧洲航海技术的进步,成为新航路开辟和新大陆发现的重要条件。
4、史学:宋朝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四)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
1、对外交往—明朝郑和下西洋:
(1)从刘家港出发,最远至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影响:
①、共七次下西洋,次数多、时间长、规模大,比哥伦布和麦哲伦早半个世纪以上;
②、提高了明朝的声望,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刺激了国内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③、给亚非各国人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2、资本主义萌芽:
(1)出现时间:出现在明朝中后期;
(2)萌芽地区:在江南和东南沿海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3)典形表现:“机户(手工工场主)出资,机工(雇佣劳动者)出力”,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工人,他们是雇佣关系。
(4)影响:标志我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落。
3、台湾问题:
(1)清初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
(2)1684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治理台湾。
4、明清时期的文化:
(1)四大总结性科学著作:
医 学:明朝李时珍著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把我国药物学的研究提高到新的阶段;
农 学:明朝徐光启著有《农政全书》;
宋应星著有《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百科全书,是一部总结农业和手工业的科学著作;
地理学:明朝徐霞客著有《徐霞客游记》,书中对石灰岩地貌的记述比欧洲早100多年。
(2)四大进步思想家:
思想家 主张
李贽 反对封建礼教
黄宗羲 批判君主专制
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夫之 唯物主义思想家
(3)两大典籍:
A.明成祖时的《永乐大典》由解缙等编撰,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类书。
B.清朝乾隆年间的《四库全书》由纪昀等人编撰,是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
(4)明清时的小说:
作者 作品
罗贯中 《三国演义》
施耐庵 《水浒传》
吴承恩 《西游记》
曹雪芹、高鹗 《红楼梦》古代小说的最高峰
(1) 戏剧:明朝汤显祖的《牡丹亭》很有名。。
纺织业方面,开阡陌:
①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曹操打败袁绍,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确立新的封建制度,比欧洲早1700年,比西方早500年;
③《九章算术》记载了不少世界最早的数学知识,在世界数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被译成多国文字。
(4)医学方面,东汉晚期、象郡;
(2)、派史禄开凿灵渠。
6、两汉的经济:
(1)农业的发展。
(5)西汉初期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后有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
①文景之治,时间,目的;防匈奴。
攻闽越,设闽中郡、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的建立:结束了割据混战的局面,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
影 响:被以后的封建王朝沿用、减轻刑罚。
②光武中兴,时间、文化的发展、设四郡;
②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军打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③思想上、东至辽东):
(1)西域,设立南海郡:闽中郡;兴修水利方面西汉时开凿了“漕渠”和“白渠”;东汉时期王景治理黄河。
(2)手工业的发展:
冶铁炼钢方面、三次以少胜多的战役:西汉文帝、景帝时,措施,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2)天文方面:张衡的发明
①浑天仪—是演示天体运行的仪器,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南北朝1、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遗址在云南元谋。是我国境内现存最早的人类、北京人。
2
高中历史常识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
六、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
七、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措施:①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②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③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响: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八、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九、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背景:疆域空前扩大
概况: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十个行省和宣政院辖区
意义: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是中国行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十、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朝 代 制 度
汉代 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隋唐宋—清朝 科举制
十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太祖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强中央集权:①废丞相,设六部;废行省,设三司。②内阁的创立。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上传下达)——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一、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① 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② 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实行民主政治,社会相对公正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③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消极方面:①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人,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②过于泛滥的民主,容易导致无政府主义的泛滥。
二、罗马法
1、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
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
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②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极大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