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初中语文中考专题复习
首先,我认识到初中语文测试的复习是存在的一些误区:一是匆匆赶进度,草草结束新课。二是复习失于随意。(如有复习计划,但缺乏“策略”;同一备课组的老师各自为政;资料选择不精当等)三是复习失于低效。(如注重语文知识的系统复习,忽视了语言的感受和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阅读和写作的复习抓不住核心能力;搞“题海战术”等)四是学生过于被动。老师讲得多,学生想得少,学生考得多,老师评得少。而要要避免这些误区,要做到: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把握考试特点、内容和要求。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重视新课的教学,重视教材的作用;努力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效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第二,我知道了怎么样把新课的教学与复习考试紧密地结合起来。对于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及《学业考试说明》,把握考试特点、内容和要求,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是老师们的共识。可是到了初三的下学期,时间特别紧,该怎么样上好新课呢?怎么样把新课的教学与复习考试紧密地结合起来呢?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能力、筛选信息并进行必要的提炼概括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是语文测试必考的能力。而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需要我们老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依托于教材,依托于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进行培养。初三在上好新课,用好教材的同时,我们还要找准课堂教学的增长点,学生能力的增长点在哪里,这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第三,我知道了复习课该怎么上,上好复习课应注意哪些问题。总的说来,要上好复习课,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突出语文学科实践性的特点,处理好教师的“讲”与学生的“练”的关系。语文确实是实践性很强的科目,我们应当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离开了语文实践,是无法形成语文能力的。而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以老师的讲来代替学生的学,代替学生的复习,是绝对行不通的。在复习的过程中,如果单纯靠学生大量的重复的训练来提升其语文能力,也是不可取的。比较理想的做法是讲练结合,练在课堂。且教师的讲要讲在学生的需要上,讲在学生的知识建构上,讲在学生的发展上。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二是要研究学生的现状,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使复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在《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的扉页上写道:“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这样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确定了这一点,就可据此进行教学。”其实复习课的教学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要认真研究学生的现状,了解他会了什么,在哪里还有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指导。三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侧重提要求、教方法、抓落实。在复习课上,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决不意味着降低教师的作用。其实,这意味着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在复习课上要侧重提要求、给思路、教方法和抓落实,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成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者,成为学生积极复习心理氛围的营造者,引导学生自己来梳理知识、形成网络,领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1) 语文知识的复习 语文知识的复习,应该定位在是为了提升孩子的语文能力的一个手段这样一个位置上。当然,我们不排除在适当的时候,适时地引导孩子对语文知识进行必要的梳理。对语文知识的复习,可达成下面两点共识:第一,语文这门学科,它不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我们不应以主要精力去追求知识的系统、完整,概念术语的识记。第二,语文知识的复习,落脚点应该定位在服务于学生语言材料的积累、语言现象的感悟和语言的运用上。 学生在文言文阅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文言词句的理解一知半解;没有真正读懂文章; 缺乏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眼中只有“言”而没有“文”;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等。 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文言文部分的复习策略主要包括:明确考试要求; 明确复习范围;要在“懂”字上下功夫(词、句、段、篇),要在成系统(不是文言词法、句法知识的系统,而是语言材料积累的系统)、抓重点、教方法(如翻译句子)、重整体(学习文言文,我们在重视“言”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重视“文”,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上下工夫。另外,就是要把初中教材中的文言文整个儿打通,做一个整合。就是在复习好“篇”的基础上,对整个的文言文复习,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大的知识的网络,进而使学生对古代文化有一些初步的感性的认识。我们不仅仅要应考,还要着眼于学生长远的一个发展。 (二) 阅读能力的提高 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阅读习惯不好;浮光掠影读文章,心浮气躁忙答题;读书和思考脱节,思维品质较差(整体把握能力差,抓不住核心要点,思路狭窄,认识肤浅……);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较差;缺乏必要的阅读方法和答题技巧;缺乏阅读经验的积累。针对这些问题,现代文阅读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注重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要提高阅读能力,学生平时就应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多读、精思、勤记、善用等。考试的时候回答阅读试题,同样需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要有认真阅读文本,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的习惯;要有较强的文本意识,回答问题一定要从文本出发的习惯等等。第二,抓现代文阅读核心能力的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过程,实则是一个从感受到理解再到鉴赏、评价的这样一个过程,因此,我们认为学生现代文阅读的核心能力包括整体感知、筛选信息、形成解释和鉴赏评价四项能力。所谓整体感知,就是从文章的整体上着眼,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的思路结构,感受文章的感情倾向,理解文章基本的写法等。筛选信息,就是根据要求从文中筛选出一处、几处或?示、或隐含的有用信息,并能根据要求进行提炼和概括。形成解释,指的是学生依据文本信息根据自己的经验对文章的内容、写法等做出合理的解释。鉴赏能力,指的是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进行初步的文学鉴赏,以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评价能力指的是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作品的内容、写法、感情倾向等做出价值判断的能力。我们强调阅读核心能力,即整体感知、筛选信息、形成解释、鉴赏评价,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一致的。如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部分,强调对精读的评价要“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理解。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另外,我们强调阅读核心能力的培养,也不意味着要完全抛开文体知识。因为不同的文体确实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阅读的规律。如果学生能够在文体知识的应用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文体意识,是能够帮助他更好地阅读、表达、交流的。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语文中考复习,完全没有必要把这一资源完全抛开。但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不能为“文体”而“文体”,为“知识”而“知识”,不能复习说明文,就是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复习议论文,就是论题,论点,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文章本身的价值仅仅在于成为诠释某一文体知识的“范例”。我们要把握的一个宗旨是,应该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文体意识,以期更好地为阅读、表达、交流服务。第三,注重思维训练,注重语言训练,注重技巧训练。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过,当人们在头脑中思考问题时,是运用语言在进行思维加工。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要外化,要实现思维以语言为载体和工具在人际间的交流和互动,需要采用的形式不外乎说、写、听、读四种形式。听说读写是一系列既需要语言参与,又需要思维的参与的活动。而语文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为目的的,所以,语文教学也是既需要语言参与,又需要思维的参与的活动,语文是语言与思维的辩证统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在复习的阶段更要引导学生会思考、会正确思考、会多角度思考、会深入思考,以提升其思维品质。还要培养学生讲究语言表达的意识,语言表达要求通、求精,乃至求美。除此以外,在复习阶段,教师也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技巧训练。如怎样审题,怎样读文章等。但是对于技巧训练,老师也还是把握一个度。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根本在于他的思维能力的提升,在于他整体感知、提取信息、形成解释和鉴赏评价能力的提升。而技巧仅仅是一个“末”,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复习过程当中,一定注意不要舍本而逐末。 (三)作文能力的提升 说到写作,大家都知道,写作是学生语文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写作能力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很多老师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尤其是在复习阶段该怎样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感到非常困惑。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各课改实验区的语文中考作文试题一般都淡化了文体要求。不过,淡化文体要求不等于不要文体,我们还是要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文体感。因为学生要写一个人、叙述一件事,还是应该尽量做到人物形象丰满,叙事清楚,同时有一点波澜起伏;学生要说理,还是应该突出论证的逻辑力量;学生要介绍一个事物,也应该让人看得明白。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同的表达需求,有不同的特点,它其实也就决定了表达方式一定会有所不同的。因此,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文体感,强化对表达方式运用的训练。第二,要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入手,引导学生梳理生活,感悟生活。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解决的是学生没有材料可写的问题。第三,要注重审题训练。中考作文试题,一般不会设置审题障碍。但还是要注意仔细审读题目,明确写作的内容范围和要求。第四,要注重借鉴提高。要解决写作时没有材料可写的问题,除了要对生活有感悟,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之外,还要注意从阅读当中来积累,从阅读当中有所借鉴,以弥补初中学生生活阅历的不足。同时,阅读还可以引发学生不断地去思考一些问题,以提升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第五,要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求通、求精、求美的意识。 在写作的复习中,老师该怎样发挥自己的作用呢?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可一提到作文,很多学生都觉得无话可说。因此,作文中假话空话连篇,写的人千人一面,记的事千篇一律。其实,学生写作时的“无话可说”,往往并非真的是没的可说,而是出于多种原因,内心的感动被遮蔽住了。怎样去除学生心灵的“屏蔽”,打通语文与生活的渠道呢?对于作文复习指导,教师的作用应该体现在哪里? 首先,学生记忆的闸门不是随时随地你让他打开就能打开的,学生的亲身经历,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很多时候,他是不太留意的,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发挥作用,设法帮助学生打开记忆的闸门。第二,教师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披沙拣金”。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写的东西不一定都是有价值,或者本来很有价值的写作素材,学生却并不认为它有价值,这时候,就需要教师以自己的一双慧眼,帮助学生来发现这些非常值得一写的东西。第三,学生的作文经常给我们这样一种感受,那就是感情不充沛。我们说学生不是没有情感,而是他的感情没有被激发出来,这时候,老师的作用就体现在激发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带着感情去回味他生活中经历的一些事,哪怕是不起眼的一件小事,他都有可能将它写得有声有色。第四,老师要为学生思维和情感碰撞、交流提供一个平台,让他们在交流中梳理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的生活,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最后,师布置的四道题目,包括多种文体:读后感、评论、书信还有话题作文,有多个写作角度:。这样的设计,既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作文训练,也为学生表达自己所感、所思、所想提供了很好的空间。 (四)试卷讲评。试卷讲评课是复习阶段的主要课型之一。试卷讲评课的主要功能是矫正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得失,提升以思维品质为核心的各种能力。但目前教学中还存在逐题对答案、改正错误、就题论题、面面俱到的问题。如何使试卷讲评课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熟练技能、拓宽思路、揭示规律、提高能力,是我们每一位教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可以归纳出上试卷讲评课应把握的几个原则:一是及时性原则。学生完成了一份语文试卷,实际上经历了从识记到理解到运用到鉴赏到评价到表达等等涉及诸多方面能力的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作为一个孩子,他对于自己整个的劳动过程、对于结果,其实是非常关注。他在回答完一个问题后,思维的“印记”并不会马上消失。但一次训练之后,老师如果把这个阅卷的过程拖得很长的话,学生的思维印记就会淡化乃至消失殆尽,他对这份试卷的关注度也会大大降低。这时候,他眼中就只剩下一个分数了。因此,教师要在考试结束后及时阅卷,及时讲评,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二是针对性原则。试卷讲评课,切忌面面俱到,要针对学生共性的问题进行“专题式”的讲评,有侧重,有重点,且专题宜精不宜多。三是拓展性原则。试卷的讲评,其实是教师帮助学生来整理、巩固知识的一个过程,也是使学生的语文思想方法融会贯通的一个过程。因此,试卷讲评课应力求有拓展性,力求讲一个,使学生会一串,懂一片,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四是激励性原则。教师要注意营造平等对话、交流的宽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五是互动性原则。要改变讲评课传统的“一言堂”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群言堂”,要多给学生提供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引导他们努力地回忆答题思路,再现考场情景。这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使讲评更贴近学生的实际。
中考语文试题
发不了那么多,只能发一部分,如果你满意,我还有几份,可以发电子邮件给你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22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音、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峥嵘(zhēng) 诓骗(kuāng) 馈赠kui 拮据(jié)
B.畸形(jī) 矍烁(shuò) 煦暖(xù) 附和(hè)
C.缀学(chuò) 迤逦(yǐlì) 蠕动(rú) 干涸(hé)
D.漂砾(lì) 危垣(yuán) 归省(shěng) 迸溅(bèng)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2分)
A.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B.灵魂的快意同器官的舒适像一对孪生兄弟,时而相傍相依,时而南辕北辙。
C.在提倡自主学习的今天,各种活动课应运而生,给语文课增添了勃勃生机。
D.每一朵盛开的鲜花又像是一个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3.给下面一段话空格处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 ② ③ 妈妈坚定地说 ④ “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2分)
A.学校开展了以“八荣八耻”为主题的演讲。
B.团结一致是能否搞好工作的关键。
C.通过开展“红色之旅”活动,使百色有了更高的知名度。
D.我在留学的时候,只在杂志上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
5.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冰心——《小橘灯》——现代 B.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英国
C.施耐庵——《水游传》——元朝 D.吴敬梓——《范进中举》——胡屠户
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
安徽省2010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语 文
(试题卷)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35分)
1.默写古诗文申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①子日:“ ,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② ,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③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④ ,浅草才能没马蹄。 (自居易《钱塘湖春行》)
⑤谈笑有鸿儒, 。 (刘禹锡《陋室铭》)
⑥春蚕到死丝方尽, 。 (李商隐《无题》)
⑦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 (范仲淹《渔家傲》)
⑧了却君王天下事, 。 (辛弃疾《破阵子》)
(2)默写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或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 (9分)
展示中国发展新貌,荟萃世界文明精华。4月30日晚,举世瞩目的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式在上海世博文化中心隆重举行。会上,中外艺术家联mèi登台,奉献了一台精采的大型文艺晚会。整台演出分《相约上海》《江河情缘》《世界共襄》《致世博》四个章节,营造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浓厚氛围,表现了新时代中国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朝气蓬勃的活力,传递出世界各地人民对上海世博会的真诚祝愿,表达了人类团结一心、携手面对未来、共建地球家园的美好心声。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荟萃( ) 联mèi (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3)“举世瞩目”的意思是 。“世界共襄”中“襄”的意思是 。
(4)画线的两处文字,运用了一种相同的修辞方法: 。
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4分)
(1)根据《水浒》的叙述,梁山好汉议事的大厅,原来称“ ”,宋江任寨主后改为“ ”。
(2)高尔基的《童年》用第 人称的口吻,叙述了主人公在父亲去世后寄住在 家中的生活历程。
4.初中毕业前,班级开展了以“红烛颂——献给老师的歌”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下面是活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2分)
(1)同学们纷纷在“师恩似海”留言簿上给老师留言。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您不是建筑师,却构建着我们知识的大厦;您不是音乐家,却奏响着我们心灵的乐曲; ,
。衷心感谢您,我敬爱的老师!”请你仿照前两句,为画线处补写一个句子。
要求:内容相应,句式相同。
(2)为参加以“辛勤的园丁”为题的演讲活动,一位同学搜集了下面三则材料,其中有一则不符合要求,请你帮他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材料一:明代文学家宋廉,自幼刻苦学习,乐以忘忧,求学时十分尊重老师,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虚心求教,最终学有所成。
材料二:北京实验二小霍懋征老师,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申,一直工作在第一线,80岁的时候还上讲台进行示范教学。
材料三:甘肃会宁县汉家岔乡教师王建林,坚持在贫困山村任教22年,他把自己比喻为山上的树,时日越久,扎根越深。
(3)班委会倡议每位同学以“老师,我要对您说”为题,给老师写一封信。下面是三位同学信中正文的开头,你认为哪种开头更好些?为什么?
①初中三年很快过去了,我有太多的话要向您说。老师,您要我说什么呢?
②三年来,我与您有过多次交流,但今天我仍有些心里话要对您说。
③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老师,既要教书,也要育人。
二、阅 读 (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 (17分)
科学不怕挑战
沈致远
①挑战是针锋相对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没有竞争,生物不会进化,至今地球上就只有原始生物。
②科学发展史是不断接受挑战的历史。
③量子力学理论刚提出时,由于它的基本概念与传统观念根本不同,有些科学家一时难以接受。爱因斯坦反对量子力学的几率解释,说:“我不相信上帝在掷骰(tóu)子。”他还多次提出“理想实验”进行挑战。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奋起应战,据理反驳。爱因斯坦屡败屡战,苦思冥想出一个特别刁钻的“理想实验”。玻尔彻夜未眠,苦思不得其解,直到清晨才豁然开朗,利用相对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爱因斯坦仍然固执己见,以至另一位科学家厄伦费斯特都忍不住说:“爱因斯坦,你真不像话!你简直在批判你自己的相对论了。”爱因斯坦挑战量子力学,虽败犹荣,他提出的“理想实验”,促进了量子力学的发展,还对量子密码、量子计算机等新技术起到了催生作用。
④进化论从诞生之日起就被挑战,从未停止过。创世说从信仰出发频频发难,甚至采用行政手段禁止进化论的传播。结果怎样呢?进化论身经百战,越战越勇,而创世说却破绽百出,只好以百万元大奖向科学家频送秋波求援。
⑤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
⑥至今为止,仍不断有人为躲避挑战而打出“科学”旗号,把它当作挡箭牌。其实,这些人趁早收旗为好,否则,等到发现挡箭牌其实是箭靶子时,悔之晚矣。
⑦大浪淘沙,沙不除金不现。直面挑战,意在求真求是。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7 (4分)
6.第③④段运用了事例来论证,请分别概括这两个事例的内容。 (4分)
7.第⑤段申两个句子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4分)
8.第⑥段中"科学"一词为什么加上引号? (2分)
9.说说画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3分)
[二] (23分)
乌兰巴统大草原上的九匹马
阮殿文
已经二十年没有这么近距离地靠近一群马了。
这天午后,乌兰巴统大草原上空的太阳突然隐入低低的云层,我一个人从一座杂草丰茂的丘陵上跑下来,见同伴们都到别处玩去了,就独自在草原上游荡。就在这个时刻,我看到了被圈在围栏里的九匹马。九匹马颜色各异,站立姿态也各不相同,尤其是脸上,各有各的神情和幽思。它们被九根缝绳拴在栏杆上,短短的缰绳与周围辽阔的草原一点也不相称。
其中有一匹马给我印象最深。这是一匹烈性马,它在围栏里踢蹬来踢蹬去制造出的杂乱声,打破了围栏里的沉寂。我走近它后,它似乎收敛了一些,稍稍安静了下来,只是不停地打着响鼻,似乎想要对我表白或是吐露什么;其实,不用它说,我也知道它想表达什么。面对眼前这片面积如此辽阔、花草如此丰茂的草原,谁也不忍心让它成为荒无人烟、无生命在上面奔跑的死寂疆域。
我几次想伸出手去摸摸这匹烈性马的头。我发现,它和我一直在心里仰视的那个自己是如此的相像,在被一根缰绳拴着,而面前又是广阔的疆野时,总是不愿放弃一丝一毫的抗争,即便被捆缚住了,也要发出声声嘶鸣,既喊出了愤怒,又唱出了抗争者的欢乐。
忘了告诉大家,这是围栏里唯一的一匹白色大马,个头比另外八匹马都要高,加之八匹马此刻都或茸拉或低垂着头,个个露出一副随遇而安的沮丧样,这匹白色大马的神采和英姿便更显昂然。
这时,一个中年人突然出现在我身后,问我干什么。我说我在看马。他问我,要骑吗?我问他骑一次要多少钱,他说骑一个小时五十元。我说我不骑。出于好奇,我问他这九匹马平均下来一个月能为他挣多少钱,他说除去场租费和饲料费等开支,一个月下来能挣三四千元。我细算了一下,就算是四千元,一匹马一个月下来才为他挣四百多一点。
我一下子说不出话来。为四百元钱,这些本属于辽阔草原的马,就这样被短短的缰绳长年累月地拴在一个狭窄的围栏里。
我都不好意思称呼它们骏马了,这个“骏”字已经远远地脱离了它们。这时有人喊我的名字。我们要去另一个地方了。我又看了白马一眼,有点不舍地转身向同伴走去。
在我转身走出二十米后,我突然感觉到脊背凉丝丝的,马上意识到会有什么东西从后面袭来。果然,就在这股凉意正往我的身上四处传送之际,我听到一声响亮的嘶鸣。这声嘶鸣,在此刻死寂的草原上,显得十分刺耳。
不用猜我就知道,这是那匹白马的嘶鸣。其实,在离开它之前,我就有种预感,这匹白马不会就这样与我默默告别,它一定会采取一个什么方式,至少也要打个响鼻。
我心里突然出现一阵剧烈震动,紧跟着眼里热热的,并有大哭一场的强烈欲望。
我提醒自己不要回头看,以免增添我心里的堵。但是,往前走出一段后,觉得这样做会让它一直等着,甚至会让它对我这个不是来自草原的人更加失望,于是,还是以回头的方式向它表示了回敬。谁曾想,才见我回过头,它又仰起头发出了一声嘶鸣,而且是一次长鸣,像是在告诉我刚才那一声嘶鸣是它发出的,又像是再一次和我作别。
这时候,我突然渴望手上有一把利刃,可以割断那根短短的缰绳的利刃……
10.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请根据提示完成内容概括。
首先写:初见九匹马的印象; 接着写: ;
然后写:与申年人的对话; 最后写: 。
11.从全文看,大白马哪些方面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6分)
12.文中提到围栏“狭窄”、草原“死寂”,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4分)
13.在和中年人交谈后,“我”为什么“一下子说不出话来”?(4分)
14.如果把本文的结尾改换成下面一句话,好不好?为什么?(5分)
这时候,我突然渴望手上有一把可以割断那根短短的缰绳的利刃……
[三](15分)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节选)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节选)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云归而岩穴暝 暝: (2)野芳发而幽香 芳:
(3)而或长烟一空 一: (4)把酒临风 把: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17.分别概括这两段文字中景物描写的内容。(4分)
《醉翁亭记》(节选):
《岳阳楼记》(节选):
18.依据选文,填写下表。(3分)
篇目 写人的活动的语句 相同的内心感受
《醉翁亭记》(节选)
《岳阳楼记》(节选)
三、写作(55分)
19.水,有时是雪,有时是露,有时是冰凌,有时是雨珠……变的是形态,不会变的是晶莹;日子,有时是甜,有时是苦,有时是幸福,有时是酸楚……变的是感受,不会变的是真实。生活中许多变化着的人、事、物,都有不变的地方。
请以“不会变的是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55分)
[提示与要求]
(1)在横线处填写一个词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
(2)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
(3)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5)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6)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35分)
1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任选其中6句作答 (每空1分,共6分)
①温故而知新 ②大漠孤烟直
③会当凌绝顶 ④乱花渐欲迷人眼
⑤往来无白丁 ⑥蜡炬成灰泪始干
⑦将军白发征夫泪 ⑧赢得生前身后名
(2)任选其中1首作答 (4分)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
(1)荟萃(cuì) 联(袂) (2分)
(2)精采 精彩 (2分)
(3)全世界的人都关注着,形容影响很大。 (2分) 成就,完成。 (2分)
(4)对偶 (1分)
3 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每空1分,共4分)
(1)聚义厅 忠义堂
(2)一 外祖父(或“外祖母”)
4 语文综合实践。 (每小题4分,共12分)
(1)开放性试题,做到内容相应,句式相同即可。
(2)答:材料一不符合要求,因为演讲活动的主题是“辛勤的园丁”,而材料一的主题是“勤学尊师”。
(3)该题应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二、阅 读 (55分)
〔一〕 (17分)
5 科学不怕挑战(或“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 (4分)
6 第③段:量子力学曾受到爱因斯坦理想实验的挑战(2分);第④段:进化论曾受到创世说者的频频发难(2分)。
7 不能颠倒(1分)。这句话有承上启下的作用(1分),前半句总结上文(1分),后半句引出下文(1分)。
8 为了表示讽刺和否定。 (2分)
9 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1分),将科学不断受到挑战比作了大浪淘沙,证明了科学是不怕挑战的,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2分)。
〔二〕 (23分)
10 与白马对视(2分); 与白马作别(2分)。
11 ①因为这是一匹烈性马,它在围栏里踢蹬来踢蹬去制造出的杂乱声,打破了围栏里的沉寂,从而也引起了我的注意;②它是围栏里的唯一一匹白色大马,个头比另外八匹马都要高;③其它八匹马都或耷拉或低垂着头,个个露出一副随遇而安的沮丧样,因而这匹白马的神采和英姿便更显昂然;④这匹白马与我作别时的嘶鸣让我心里有一阵剧烈震动,眼里热热的,并有大哭一场的强烈欲望,它既喊出了禁锢者的愤怒,又唱出了抗争者的欢乐。(回答其中三点即可,或者将①③两小点合为一点,每小点2分,共6分)
12 ①一匹本属于辽阔草原的马,却被长年累月地拴在一个狭窄的围栏里;一片如此辽阔且花草丰茂的草原,却成了一片无生命在上面奔跑的死寂疆域,由此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沉痛与悲愤(2分);②写围栏的狭窄、草原的死寂,与后文写白马的嘶鸣形成强烈的对照,突出强调了白马不屈的抗争精神(2分)。
13 ①为四百元钱,一匹本属于辽阔草原的马,就这样被一根短短的缰绳长年累月地拴在一个狭窄的围栏里,作者为此感到悲愤与委屈(2分);②它们的形象与作者心中“骏马”的形象相差甚远,这个“骏”字已经远远地脱离了它们(2分)。
14 不好(1分)。因为原句中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1分),强烈地表达了作者想要获得一把利刃的愿望,也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心中的愤怒之情(2分)。而改换后的句子则大大削弱了这种表达效果(1分)。
〔三〕 (15分)
15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每小题1分,共4分)
(1)幽暗,昏暗 (2)花 (3)全 (4)执,拿
16 翻译下列句子。 (每小题2分,共4分)
(1)这或明或暗、变化不定的,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的景象。
(2)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
17 分别概括这两段文字中景物描写的内容。 (每小题2分,共4分)
(1)主要描写了琅琊山早晚和四季景色的变化。
(2)主要描写了洞庭湖春和景明之时的美丽景象。
18 根据选文,填写下表。 (每空1分,共3分)
写人的活动的语句:《醉翁亭记》:朝而往,暮而归。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把酒临风。
相同的内心感受:快乐(或高兴)。
语文中考考什么、怎么考
我认为我省2004年的中考语文试卷中的第一大题的三个小题完全没有单独列出的必要,因为它们完全可以放入到阅读理解中去考查。关于学生可以带《新华字典》进考场的举措,我非常赞成,我觉得学生还可以带其他工具书进考场。因为在实际的学习、工作中,有谁傻到不会使用工具书来解决遇到的难题的?更何况是给汉字注音、查找不会写的汉字这样简单的问题,而要去死记硬背浩如烟海的单字和数量更加庞杂的词语。现在的考查只能靠碰运气,因为考生正好复习或记住了出卷者所出的字词,那么他就走了运,但并不能说明他所记得的字词就比因不走运恰好没复习或记住偶然性很大的出卷者所出的字词的学生多,那么考查的效度就不那么靠得住了。我觉得不如给出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来解决问题(这才叫“能力”),比如给出一句话:“哈,你是很‘潇洒’,头发长得快赶上你妈的头发了!” 题目是:请说出划线的词语在此处的含义。再比如将多音字放在句子或语段中,让学生来判断其读音、意思。考查的目的不在记忆,而在其借助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人会担心,如此一来,学生就会不认识字,不会写字了,这种担心我认为纯属多余。汉字是汉语言的记录,是母语,只要我们老师坚持用普通话教学,要求学生说普通话,学生的读音就不会有问题;学生写作文,写读书笔记、听课笔记,做作业,写日记,等等,无处不在使用汉字,学生不会写字的可能性很小。再者,如果真的能引导学生养成勤翻工具书的好习惯,培养了学生自我决断的能力,真是善莫大焉!